||
打扑克-投稿-审稿
我估计上过大学的人,对打扑克肯定都很亲切。东北很流行一种打法(升级),这里玩的规则不做解释,因为公理无需证明。我这里想说是一种感觉,通常扑克水平高的人,抓的牌未必都很好。相反水平不怎么样的人,经常会抓一副好牌。在无数次的激战中,我们又总结出一个经验,那就是技术水平相当的双方(四个人,两两一对),如果一个人(或一方)在游戏过程中,本来是一副好牌,但打的过程中出现出牌或配合失误而导致最后失败,那么,下次抓好牌的运气会受到很大影响,通常会经过至少4轮才能重新找回好运气(抓到好牌)。我没有认真研究过这规律是否真得有什么科学(统计)依据,但我们确实有过这种强烈的感觉。
最近跟一位朋友聊天,说起论文投稿。他说他刚写了一篇论文自我感觉写得非常好,但内容是学科交叉,也就是说不是他最擅长的那个领域。他投到了另外一个领域的一个顶级期刊。审稿的结果是其中一个审稿人评价非常高,直接接受,另外一个提了很多尖锐的问题,建议拒掉。主编权衡再三说再给我这位朋友一次修改的机会,主要是针对第二个审稿人的意见进行修改或辩解。论文按照第二个修改意见做了大量的修改,论文质量也确实提高很多,然后重新投回。再审的结果,第二审稿人虽然承认作者已经回复了大部分问题,但有个重要问题仍然不满意,主编最后不得不还是把这篇文章给拒了。拒了就拒了吧,这篇杂志不收,就再投别的。这时,有意思的事情出现了,他告诉我,他连续投了3,4个那个领域的非常好的期刊,得到的结果是,这几个期刊主编连审稿的机会都没有给他,理由是不适合该期刊。朋友百思不得其解,按理说排名第一的杂志就差一点就接受了,只是运气不好而已,那么投一个差一点的杂志,接受的可能性更大才对,然而结果却让他非常困惑,难道真的是跟打扑克一样占上了坏运气?后来朋友跟他的老板讨论这个事,老板意味深长地说,即使在全世界范围内学术这个圈子也很小,审稿能否公正独立,就事论事太重要了。最后朋友把这篇文章投到相近一个领域也是很好的一个杂志,很快接受发表。
半年前,我接受审了一个还不错的英文期刊的稿件,是国内一个大学的文章。说实话文章写的谈不上有多少创新性,英文描述,分析有着明显的中文论文的风格。前前后后我用了一周的时间从论文的逻辑,新的创新点的提示,甚至文章的英文语法,常见错误,包括参考文献的格式,洋洋洒洒写了三页。我基本是按照给我自己的学生改论文的标准来审(改)这篇稿。我希望我的意见能对这位年轻的博士生的提高有所帮助,因为我非常了他们的状况,毕竟我也是从这个阶段走过来的。评审的最后结论是大修。几天以后,当我再查了一下这篇文章的状态,发现期刊主编最后把这篇文章给拒了。我是能看到另外一个审稿人的意见的,很干脆,没几句话就给拒了,理由是水平不足以发在这个期刊上。惋惜之余,我还是希望这位博士生能认真看看我的评审建议,认真修改,提高,还是有希望发表的。如果粗枝大叶地改改就重新投其他杂志,我估计最后结果还是很快被拒,这个圈子真得很小!我以为这件事,就此也就打住了,没想到前两天,QQ上一位老兄,不容分说给我一顿“臭骂”,说我太不够意思,我是他专门推荐的审稿人,最后还是把文章给拒了。我一下给“骂”糊涂了,说你怎么知道我审的稿?你推荐我审稿,主编也未必就一定采纳啊,你这下可把我给冤枉了!看我的“无辜状”,哥们又赶紧道歉,说学生写篇英文SCI也不容易,大伙压力都很大。。。我也只好附和着,这事还真没法解释!
科学网上有一位神秘的游客(AISTguest),感觉是一位很有水平的评论者,他在我的一篇博文后曾经有过这样留言:“澳洲的研究过于academic, 而不是工业界牵头的。这样的结果是,教授们在大学里面拼论文,而工业界不认为这些文章有用,因为没有解决任何的实际问题。所以呼吁教授们走到企业去,或者说,博士毕业了走去校门,不要局限于大学。到企业,到任何真正创造价值的地方。中国可能和澳洲相似,或者说更离谱。学者们之间的过渡竞争让人无法继续为了兴趣而工作,而仅仅是追逐金钱以及文章,名利。”我觉得AISTguest 的科研体会还是蛮有道理的。论文固然重要,但不是科研的全部。我们做科研到底为了什么?确实值得我们深思,这个问题不只在中国存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5: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