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挺热闹,程先生一夜未眠后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切都为了你好,孩子你怎么不留下作研究呢?”后面几位同仁也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从各个角度。我也从一个角度说说这个事情,其实几乎所有的教师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我很器重的学生一定要工作去而不留下来读博士,想留下来做教师的学生自己要走,我的办法是说到该说的,学生自己处理。
其实这一切就像我们现在的国家一样,欧美国家总想要把自己的一些东西加到我们国家头上,我们一个回答是“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人权”,换句话说在生存和发展没有解决之前其他一切都是浮云。嫁接到科学研究和生活上来,没有好的生存和生活,就不可能有好的科学研究。
“粮廪足而知礼节”,让一个无法解决衣食住行的人潜心的搞研究,是不可能有好的成绩的。科学是一项贵族运动,自希腊以来这项运动就和贫民百姓没有太多的关联,大部分的科学研究是贵族或者贵族出资供养的人开展的活动,说白了是一种奢侈品,是一种在沙龙上宣读引起一批人注意的东西,大部分的科学并没有引领技术的发展,因此这些科学在二十世纪之前类似于阳春白雪。直到一百年以来科学才和技术有了耦合,并且好像越来越紧密了,有时候分不清楚哪些是科学哪些是技术了。但哪些真正的科学,为了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的科学,依旧大部分时候不能产生直接生产力(大家也别抬杠,我说的是大部分,产生生产力的时候就成为技术了),因此要搞科学需要有沉的下来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一般人难以具备的,并且这些人要有足够的物质条件能保证不受生活的干扰。我们可以预想,过若干年之后,我们的子孙辈的孩子从物质上应该能够达到这样的条件了,现在我们很多人有一套以上的房子,收入也不错,他们可以不太受这些物质的影响,有可能有一批能够潜心钻研的人出现。
科学是一种贵族运动,是一种要自愿、轻松开展、犹如游戏一般、对某些人引人入胜的活动,这项活动肯定不是全民性的,一定是非强迫性的。因为在漫长的研究生涯中,难点都处都是,非自愿的很容易走偏,容易受到大型指挥棒的调整,会经常抱怨导致研究无效率。科学研究应该更注重兴趣驱动,而不是职业驱动,作为职业驱动下的职业活动,能够发表一些论文,解决一些程序性问题,但真正的创新性工作很难产生。
我们不要拿西南联大的艰苦来说明困难环境下也能出成果,你看看那个时候的教授们之前是什么的生活(好像我们现在的教授比不了的),他们并不是一直就在困难环境下的,他们有希望,你再看看他们回到北京对留守人员的处理(唉!)。
可以来说说若干条件来结束这个讨论,假如我们现在有如下的条件,我相信杰出人才很容易出现:
1.教师的年收入超过欧美教师收入,这样可以保证我们能够招聘到世界一流的学者;
2.高水平的仪器设备可以方便的租用或借用;
3.我们自己有招人的权利(这项现在差不多有);
4.有一套优秀的评价体制(同行评价能够很好的开展);
5.......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我们国家本来有一批优秀的农村绅士阶层(1937年之前),后来消失了(....);当我们国家又有一批真正的绅士阶层,那么中国的希望就出现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2305-632634.html
上一篇:
聊聊教学型教授的评定------望文生义害死人下一篇:
也说说研究生收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