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网上看了很多人的博文和评论,大家对高校里面评职称问题很多耿耿于怀。我已经从被人评走到了评别人,对其中的问题可能可以站在局外能够说一点不同的话。
先说一下我单位的评职称条件,评副教授的:三年为正常评,要求第一作者(讲师不可能成为通讯作者)至少有4篇SCI或者两篇高水平的论文,主持一项国家级的项目(对讲师来说只能是NSFC了),科研经费若干,具备讲授一门本科生或者研究生课程的能力;两年为破格,要求6篇以上SCI论文(一作)。一般来说年轻人要评副教授在讲师期间应该已经评上硕士导师,否则会问你为什么没有评上硕导?这可能没有名额限制的啊!
这对于此,我说几个问题。首先上课的问题。是不是教授都要上本科生课?课程不多就不能评教授了?我原来上的课很多,也比较受欢迎,有一门曾经在一个教室里面坐不开,我还搞过两个教室同步图像和声音,好让人坐得下。但现在我只承担了一门课,其他的课程给年轻的教师了,他们要评职称需要有一些课程,即使是一门选修课。如果我现在去讲,年轻人的课就开不成了。课程很多时候是僧多粥少,尤其对于我们专业课教师,基础课倒是缺教师,教授们不能上太多的课,要给自己的年轻人让路。有些单位老同志不想给年轻人课,年轻人等着也没有课,年轻人要发展,怎么办?因此我们的条例里面是具备上课的能力,这也是没办法。实际上,带研究生、带本科生作创新等等都是教学,不要狭义的人为教学就是上课。
第二个问题是论文。论文不是评价每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但是没有论文是万万不行的。我们还把专利也列入了成果中。每个人几年内要有成果表现,不能说我就是很厉害,但是没有任何成果表现。论文尤其是SCI论文是经过了国际上的同行评审的,是可以表述个人的工作水平的;专利也可以;但国内的奖就不要算了,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情。如果某人说我做出了很好的成果,就是没有论文发表,那就等一年,等你的成果以论文、发明专利等形式表现出来,再来评职称也不晚。
第三是评职称中找人的问题。我觉得教授会里面的同志都是有能力和见解的,在差不多的条件下肯定有自己的偏向;大部分找人起不到本质的意义,尤其在我们单位,大家都是年轻人,好说的很;倒是我老的学院,有几位老同志,这事情比较难办,这时候提前向老同志做好工作是很重要的,当然做好是提前若干个月把工作做好,不要评职称的前一天找人,很让人烦。
第四是年龄的问题。现在的年轻人也来越生猛,一旦被落在后面就几乎不可胜追上。过了四十岁评副教授和过了四十五岁评教授可能性越来越小。一般可以认为,如果过了年龄,只能是以此职称退休了。所以武汉的那位老副教授47啦要评教授,难度不是一般的大!这位伙计心态极其不好,自己评职称上不去怨评委,不积极反思自己的问题,反而大打出手,极其不应该。
第五是心态问题。很多人看到和自己差不多条件的人上去了,而自己没有上去,就认为不公平,尤其是大团队的人上去了,而自己单干户没有上去,认为肯定是有猫腻。我觉得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尤其对条件满足性不要在临界左右,应该远远超出条件才行。前年我这里评职称,两个破格,一个人11篇一作SCI,另一位两篇8.3的SCI和几个小崽子,顺利破格;去年年底一位7篇SCI想破格没过去。另外大部分学校是鼓励团队工作的,尤其是大团队,甚至大团队可以单独和学校申请职称指标,这个从学校发展是有利的;如果你的团队小,尽快发展壮大吧!
有些人从人性恶的角度思考,认为"如果这位副教授没有达到该校教授评定要求,如果不是他在职称评审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不公平问题,作为一个学法懂法的法学专家,他有理由做出此种行动吗?"我到觉得这位搞法学的伙计肯定没有达到要求,其中一条为人师表就没有达到;另外研究法学要懂法守法,这伙计的行为叫做知法犯法。另外一条,职称评定要求是门限值和最低要求,不是及格线过了就是,因此过了最低要求并不能代表自己就能够成为教授,否则就不需要评定只需要数数就行了。
就像现在的高考一样,我们认为其中有很多的问题,需要修改,那大家能不能提出合理的方案?对于高校的若干问题也是如此,大家能不能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果你现在已经是评审者,你对现有的体制想如何改?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行动是最重要的,尤其是要改造这个世界的行动。
职称评审惹的祸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2305-565371.html
下一篇:
科研人员的创新和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