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大盗偷思想,小盗窃文字 -- 有感于对我的打假

已有 4338 次阅读 2012-5-29 11:29 |个人分类:消防以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center, 打假, 盗窃

大盗偷思想,小盗窃文字  -- 有感于对我的打假

 最近,寻正可能是没有对手,寂寞无比,行文越来越Wild。《教育界要放弃军管模式》有事实,但议论比较忽悠,或者说是为了发表议论而找论据,拉郎配。不幸的是,笔者懂得一点逃生理论,只好拿你的文章当靶子使使了。”这是我当年(2008611日)在新语丝上第一次批评别人的原话,也是与寻正第一次交手,不幸埋下了今天遭报复的种子。看样子,对方为了打我的假,花了不少时间研究我的14篇草稿。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做事总是有动机的,他的动机是什么?笔者不惮以最丑恶的心思揣摩别人,不论如何,对方牙疵必报的个性,我今天算是领教了。

 前年中,有人邀请我为力学科普系列小书投稿,我就草拟了一份提纲,每一篇都是以一句古诗入手,为此我基本把唐诗大致通读了一遍,从中筛选唐诗中有关热学的古文诗句,特别是某些特殊火灾现象,如“蓝田日暖玉生烟”,“蓦地烧天蓦地空”,是可以在火灾动力学中找到相关理论的。为什么要从唐诗入手呢?这是王教授宝贯的雄文《野马与尘埃》给我的启迪。我最早从一份台湾学生带来的台湾国科院发行的《科学发展》中读到这篇文章,并在新语丝进行了推荐。我毫不怀疑,我是推荐这篇文章的第一人,寻正是通过我的推荐才读到这篇文章的,现在他用我的茅来对付我,也算是我的报应。正因为我对开题的限制,模仿王教授,从古诗入手,因此我需要了解古诗的背景,于是网上所搜到的,都是我的框架。我从现成的内容入手,从根本上落下来抄袭的借口,无论我如何改编,都有抄袭的嫌疑,问题在于李商隐是否意识到他所写的“蓝田日暖玉生烟”是一种羽流现象?题壁诗的作者,是否意识到“蓦地烧天蓦地空”是一种热薄型材料所造成的轰燃现象?既然有思想,我就不怕被人指控,所以,虽然我引用了一些前人的东西,我不惮于着手改编,因为消防常识是我所有博文的灵魂,既然灵魂在此,害怕引用别人的文字么?也许有人说,因应该标注一下。不错,给原作者Credit,是起码的常识,问题在于这是科普(不需要标注),这是博文(草稿,还没有正式发表)。唯一发表的只有一篇,为此我已经很小心了,除了那个蓝田玉的传说,我是只字未动,其他都是我的观点。问题在于,就是这个蓝田玉的传说,被人指控抄袭,抄袭了古文中的故事,或者是现代人的翻译,有那么严重么?面对指责,我只能说自己行文不谨,另外科普不鼓励标注来解释。我自己也认为自己是摸索者,所以笔名都是“班门弄斧”或“弄斧者”,对方动不动上纲上线,把我当作一个老奸巨猾的抄手来看待,只能说对方动机不良。

 

中国有一类历史作品,不动内容,只是把内容分门别类地归类一下,就成为史学入门名作。照现代标准,古人都是抄袭者,因为他们喜欢用典,而用典的过程是无法标注的。所以,中国古代没有原创的诗人,是这样么?大盗偷思想,小盗窃文字,只要我有自己的思想,就不怕别人的指责,最多也就是行文不谨,或者说引证不当。文革当中,凭着几句话,几段日记,就把人打倒,现在还可以这样么?寻正以为告到我的学校,就可以把我打翻,似乎是抓住了我的七寸。可是他忘了一点,西方的法律体系是强调证据的,不能因为我的几份草稿就开始整人。匿名信,诬告信在国内还有市场,在美国很难。一旦取证不当,就会被人反咬一口,这种故事太多了,像寻正那样大张旗鼓地控告,只能说明他的嚣张和浅薄。为了参赛,为了点击率,有必要这样么?为了打倒别人扩大影响,不惜在文章中深入嵌套,以求谷歌的排名第一,用心实在良苦。他所擅长的,正是我不为的,不屑于算计别人。对方的险恶用心,从不宣而战的那一刻,就已经很明显了,只是我当时没有在意罢了。痛哉斯言!

  

附录:我为力学科普准备的火灾动力学科普提纲,对方深入调查的14篇草稿只是其中的1/3。我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题目都是别人的原文,还怕别人指控我剽窃么?君子坦荡荡,寻米作巧妇,何错之有?

 

消防原理解古诗

蓝田日暖玉生烟(羽流现象与模拟研究)

何当共剪西窗烛(蜡烛燃烧与烛芯现象)

竹炉汤沸火初红(传热现象与火焰温度)

急雨空林烟火迟(点火现象与湿度效应)

爆竹一声辞旧岁(火药原理与特种消防)

今为野马与尘埃(火灾流动与烟气报警)

癫狂柳絮随风舞(多项流动与灭火效率)

蓦地烧天蓦地空(轰然现象与火灾发展)

烛炬成灰泪始干(固体着火与燃料安全)

昨夜洞房停红烛(燃烧原理与火源管制)

风帘官烛泪纵横(传热机理与火灾蔓延)

投泥泼水愈光明(谈水分对燃烧的扰动)

湿薪未爆已先烟(水分在点火中的作用)

涛似连山喷雪来(重力流动与火灾检测)

银烛秋光冷画屏(辐射现象与换热强度)

分曹射覆蜡灯红(火焰颜色与燃烧分区)

渭城朝雨轻尘(悬浮粒子与粒子老化)

飙轮拥骑驾炎精(羽流现象及燃气做功)

昨日邻家乞新火(缓燃现象与火种效应)

夜半钟声到客船(声音传播与报警要求)

剔开红焰救飞蛾(遇火而生的消防文化)

伐薪烧炭南山中(燃料处理与火焰温度)

火树风来翻绛焰(树冠火现象林火蔓延)

须臾火尽灰亦灭(散热损失与灭火原理)

忍教鼠啮案头书(失火原因之动物效应)

偶值大心离火宅(室内火灾与发展过程)

逃之夭夭流言纷(火场人类反应心理学)

烽火城西百尺楼(报警原理与古代实践)

赤日炎炎似火烧(温度感受原理与测量)

满面灰尘烟火色(火场危害与职业病)

大难来临各自飞(逃生原理与紧急决策)

车如流水马如龙(逃生模拟原理与仿真)

春江水暖鸭先知(温度测量历史)

长刀短笠去烧畲(人类驯火历史)

人依远戍须看火(报警原理)

野火烧不尽(野火现象与灭火原理)

银烛吐青烟(烟黑生成机理与作用)

大漠孤烟直(层流羽流现象)

石炭煮茶迟(燃料点火过程)

烟波江上使人愁(光学火检原理)

共此灯烛光(照明历史与发光原理)

恨晨光之熹微(火灾中的声学效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2992-576131.html

上一篇:好瓜还需有人夸 -- 另眼看美国小学生科学竞赛
下一篇:昨日邻家乞新火 -- 清明改火制度考
收藏 IP: 68.33.168.*| 热度|

8 邸利会 陆俊茜 胡健波 汤治国 赵凤光 刘旭霞 zhouqiang15898 crossludo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5: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