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时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onbin 自我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生态系统

博文

写在世界地球日(4月22日):历史的回顾

已有 7697 次阅读 2012-4-22 10:47 |个人分类:生态研究|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回顾, 世界地球日

今天(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是一个特别而平常的日子。作为地球环境保护的坚定成员,有必要在这个节日到来之际说一些话。虽然下面的内容有老生常谈之嫌,但我还是想不厌其烦地再说一遍。在过去的50年历史中沉淀下来的故事和思考,仍然值得我们今天的人继续学习和反思。


联合国最早举办一些与地球相关的纪念活动(也算是地球日雏形),是选择在春分。从理论上说,春分时节,阳光直射赤道,昼夜等长,这代表了世界的平等;另外,这一天太阳可以同时照耀两极,无极昼极夜现象,全球一片光明,这似乎也象征着人类要抛开彼此间的争议和不同,和谐共存。因此,世界许多国家都有庆祝春分节气的传统。

而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地球日”(确切地说,应该美国地球日),则是1970年4月22日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的一个当时刚满25岁的学生丹尼斯·海斯(Dennis Hayes)在校园发起和组织的,他因此也被誉为“地球日之父”。1970年的“地球日”活动,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作为人类现代环保运动的开端,它推动了西方国家环境法规的建立。还促成了美国国家环保局的成立,并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的召开,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成立,国际性环境组织——绿色和平组织的创建,以及保护环境的政府机构和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增加,“地球日”都起了重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其影响随着环境保护的发展而日趋扩大并超过了美国国界,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1990年4月22日这一天,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在“地球日”活动组织者们的呼吁下,举行了各种各样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参加人数达几亿人。从此,地球日才真正成为“世界地球日”。中国也是从那次地球日开始,在每年的4月22日都举办“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并根据当年的情况确定活动主题。中国今年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

丹尼斯·海斯
上个世纪70年代,人们能对全球的环境问题有如此的关注,除了1970年是个多事之秋(比如“阿波罗13号”的悲剧导致登月计划的失败,南卡罗来纳州萨瓦那河附近一家核工厂发生泄露事故等),人们也开始对汽车含铅尾气的排放、工厂大量排放浓烟和污水等感觉不满,更重要的可能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的《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在1962年的出版,为这样的环境运动做了一些理论铺垫。

《寂静的春天》一书以生动而严肃的笔触,描写因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和肥料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最终给人类带来不堪重负的灾难。这本书一问世,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敲响了人类将因为破坏环境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警世之钟。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但是,这本书很快遭到了猛烈的抨击,那些靠牺牲环境发财的人指责卡逊是“歇斯底里”,是“煽情”,是“危言耸听”。

这种情况放在目前,有些不可理解,所以先让我们回忆一下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社会意识状况。那个时候的报纸或书刊,几乎找不到“环境保护”这个词。在世界各国致力于战后重建的大背景下,人类的确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奇迹,由于人类在当时“征服”自然中屡屡成功,所以思想极度膨胀,全球当时流行的口号是“向大自然宣战”、“征服大自然”,中国当时提出的口号是“人定胜天”有异曲同工之“妙”。此时,大自然仅仅是人们征服与控制的对象,而非保护并与之和谐相处的对象,甚至没有人怀疑征服自然的正确性。卡逊第一次对这一人类意识的“绝对正确性”提出了质疑,她当时瘦弱、身患癌症,但勇敢地向当时人类的基本意识和几千年的社会传统挑战。作为一个学者与作家,卡逊遭受了空前的诋毁和攻击,甚至有些是直接针对她本人的恶毒攻击,就如当今在网上的一些不负责任的攻击一样。这本书出版两年后,她心力交瘁,与世长辞,但她所坚持的思想终于为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历史是公正的。1992年,即在卡逊逝世后的第28年,也是该书问世的第30年,《寂静的春天》被推选为近50年来最具有影响的书。这本科普图书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原因就在于它留给人类以振聋发聩的启示,引发了一场关于发展观问题的世界性大讨论。
雷切尔·卡森和她的《寂静的春天》

由于这本书的出版,以及1970年的地球日宣传活动,在1972年6月5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受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秘书长的委托,芭芭拉·沃德(Barbara Ward,经济学家)和勒内·杜博斯(Rene Dubos,生物学家)合作撰写了一份非正式报告,这就是后来出版的《只有一个地球》(Only one Earth)一书。虽说当时只是一份非正式报告,但却起了基调报告的作用,其中的许多观点被会议采纳,并写入大会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因此,本书是世界环境运动史上的一份有着重大影响的文献。 

《人类环境宣言》大会召开的时候,我国正值十年动乱时期,人们的脑子里充满了极左的情绪。1974年,这本书的中译本发行,但只是内部发行。为了让这本书出版,中国当时的环境保护学家也是费劲了心机,将她定位为“反面教材”让大家批判,出版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为了便于在这一领域中与帝、修、反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我们把《只有一个地球》一书译出,作为反面教材,供领导和有关同志批判。”1981年,《只有一个地球》中译本再版发行,曲格平同志以《欣慰的纪念》一文为其恢复了名誉。“对待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我们差不多是采取事不关己、幸灾乐祸的态度。那时候,我们相信,并不存在什么世界性的环境危机和生态危机,有的只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公害是资本主义罪恶制度的产物,社会主义制度是不可能产生污染的。谁要说有污染、有公害,谁就给社会主义抹黑”(曲格平)。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讨论地球与地球环境的话题了。但希望我们不仅仅停留在讨论的层面上,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的朋友们,都来关注我们的地球家园,并加入我们的行列,为地球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我们的贡献。

《只有一个地球》中译本,左(1974),右(1981)


【附录】:小学教材中的《只有一个地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2444-562284.html

上一篇:写在世界地球日(附录):小学教材《只有一个地球》
下一篇:博士后进站面试,该讲些什么?
收藏 IP: 58.41.97.*| 热度|

29 戎可 何鹏 孙学军 李宇斌 蒋迅 苏德辰 李红 鲍得海 张波 段庆伟 金小伟 黄晓磊 白晓冰 翟自洋 王恪铭 王丽 万润兰 朱伯靖 赵纪军 吕喆 魏岩冰 孟津 wwxxmm crossludo techolic budt mathqa niming007 yinho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2: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