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果真用功了吗?俺们的用功的确用对了地方?
记得当年在京都大学学习的时候,实验室有十来个日本学生,几个企业来的进修生,只有我一个留学生。开始时,俺每天9点准时到校,日本学生和老师都还没有到,他们一般十点钟以后才会陆陆续续到来。初来乍到的俺认为,都说日本人很用功和敬业,怎么上班都不守时呢?而且来了没多久,就都去吃午饭了,上午基本上做不了什么事情。
下午六点左右,大家开始陆陆续续去吃晚饭了,俺也就背着书包,骑着自行车回家。由于语言不行,晚上看看电视,补上语言课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因此,在刚刚到的一两周里,俺每天过着中国人的生活。
几天后,慢慢开始和他们熟悉了,聊的东西也多起来,知道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赶末班车回家,而末班车是晚上12点发车,这才是他们大多数学生离开实验室的时间。而我,大约9点左右已经很困也很累,只好骑车回家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节奏开始慢慢的和他们趋同,发现身体和精力都跟不上,每天都是在熬,也知道了日本人为何每天眼睛都是红红的血丝。这种累和困,在到学校大约一个多月的时候非常明显,有时甚至在趴在桌子上就睡着了。坐在旁边的助手老师递过来一支烟,说,累了吧?抽一棵?俺以前不抽烟,可是,抽完了那支万宝路,俺马上下楼去自动贩卖机上买了一盒,从此,没有戒掉过,也只抽混合型的烟。
看我开始学坏,助手老师认为俺是很好的材料,是个他培养的对象,开始跟我说一些与学习有关无关的事情,也开始知道,大多数的日本学生并不是每天都做实验,即便是这些日本最优秀的学生,也不会每个学生都会成为教授或者研究人员,但是,他们每天都在思考。思考是日本人必须做的作业,也是日本学生每天苦熬的动力。
随着语言慢慢好起来,开始有了实验室里面的朋友,慢慢的我也不再晚上9点就发困,而是开始和他们过起一样的生活节奏,早上10来点钟到校。在晚上12点实验结束后,开始闲聊,从研究内容到社会,再从语言到生活习惯,几乎每天都在两三点才离开实验室,有时是早上5点。这种聊天让我学会了很多课本里没有的日语,也知道了日本人都在怎么想。
和那几个日本企业来研修的年龄稍大的学生聊天,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其中一个来自松下的研究主任,他说,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日本的东西粗制滥造,没有中国的东西好,他们的父母都很喜欢来自中国的工艺品;来自东丽公司的一个研究科长说,纺织上很多先进材料的加工技术都是美国人的,公司买了专利在生产,开发出特有技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日东的研究员说,如何制造出圆度最好的聚合物微球是他追求的目标,因为以后将快速发展的触摸屏液晶的Spacer不能用别的代替(20年前的谈话)。日本是一个没有资源的国家,独特的加工技术才是他们生存的出路。发不发什么文章,那是在学学生自己的兴趣,他们不能有这个兴趣,因为身上有更重要的责任和义务。
刚才老蒋在我的博文下面留下一段故事,说的是如何成为一流,是的,俺经常说,要看看自己,也要看看自己所在的环境,再想想自己做的事情。所谓的一流每个人都应该不同,更不应该制定规矩要求都相同。这也是俺们那个强大的邻居每个人都在做的事情。
什么叫用功?把手背在背上听老师讲,整齐的回答一个字的答案是用功?大家一起听老师讲,学会一样的解题方法是用功?大家一起写SCI的文章就是科研的用功?
老蒋说,人应该向动物学习,俺很是赞成,因为动物常常孤独地思考并作出准确的判断,而俺们常常忘了自己是什么,也忘了自己在什么地方,更是忘了自己的责任,一切听大牛的,就是不会也不能独立思考。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9: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