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一号”计划27-29日晚发射。这是中国空间站计划的第一步。
花这么多钱送一个空间站上去,做什么?
无非两个目的:长远的——发展我们自己的太空开发技术;眼前的——从事只有在空间站条件下才可以完成的科学研究。
两年前征集中国空间站计划科学实验的建议书,笔者同武汉大学的同事也提交了一份探测电离层金属尘埃颗粒来源的建议书。
电离层中观测到的大量金属颗粒来源于外层空间的结论,是武汉大学易帆老师近年来取得重要科研成果。那么这些金属颗粒在外空间是怎样分布的?它们来自哪里?这对于对地球空间环境乃至星体演化、太阳系形成等科学前沿问题都可能带来新的认识。
送上去以后石沉大海。听说是被“枪毙”了。大概是因为不是国际上的“研究热点”。
想起有一个年轻人申请自然科学基金,笔者提出一种新思路,建议他试试。他据此写了申请,被“拒”——理由大约也是:与国际上研究的主流不同!
我们常讲,要开展创新性研究,特别是“源头创新”,可是一到具体问题,先要问:美国人为什么不这么做?欧洲人为什么不这么提?
这种心态怎么能“创新”?跟着“主流”、盯着“热点”,还谈何创新?更不要说“源头”了!
凡是“源头”的,一定不是“主流”的!
凡是“创新”的,一定不是“热点”!
希望我们的空间站,能做一点真正“源头”的事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46-490649.html
上一篇:
《公共物理学讲义》(3)下一篇:
《公共物理学讲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