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 教育 责任 快乐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xh 大连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胸无大志,努力做个合格的教师。当淡出三尺讲台时,没有因为误人子弟而悔恨即可心满意足喽!

博文

这年头一定要靠“科学”和智慧生活!

已有 3824 次阅读 2011-4-15 18:15 |个人分类:科研|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酸奶, 乳液, 奶制品, 连锁店, 鲜奶

这年头造假运动如火如荼,令人防不胜防,光奶制品就给国人闹得束手无措啦!

俺经常喝某一种牌子的鲜奶,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在家附近一个连锁店里买,也经常用其做酸奶作为早餐。虽然也经常听说这种牌子的鲜奶掺杂什么什么东西,但一直没发现什么异常问题。有一天路经另一个小店,也是一个连锁店,就顺手牵羊买了同样的鲜奶。以前也买过,但就是没有这里的做过酸奶。结果放在酸奶机里等待第二天早上让其变成酸奶。

结果第二天一看,嘿,根本没有如何变化,仍然保持乳液状,根本没有变成俺期望的、通常得到的凝胶状或糊状。呷一小口一尝,除有一点点“酸奶味”之外,倒也没有其它异常。但是据此俺判断:此店的该牌子鲜奶肯定有问题!!!

为了验证俺的判断,故意没有拔出电源,也就是让酸奶机继续“做酸奶”。等又过了七八个小时之后,晚上下班回家,急忙打开盖子一看:凝胶状“冻豆腐”——表面布满“蜂窝眼”——展现在俺面前!哈哈,俺见过真坏了的酸奶——清水液与凝胶状蛋白质分离,但没有见过这种“冻豆腐”。

鲜牛奶属于溶胶,其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加热时“变质发生凝聚变成酸奶”。商家为了防止鲜奶“变酸奶”,估计应该加入了某些防止蛋白质凝聚的“添加剂”——防凝剂,这样即使过期或储存不当也不容易“疑似变质”。而酸奶的产生工艺过程也是与某种温度下一定时间密切相关,或者说就是决定于这个温度与时间。防凝剂一多,不仅仅影响鲜奶生成酸奶的温度与时间,更影响了“酸奶的内部结构”,哈哈,所以俺就没有得到酸奶喽!【如果俺分析不对,就权当班门弄斧吧,嘿嘿!】

故通过此事俺长了一个见识——哈哈,真是见识,不见不识啊——用做酸奶的方式来验证鲜奶的质量,这里既有科学又有智慧,没办法,形势所逼嘛!

经验之谈,仅供参考。

祝大家工作顺利、生活快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5745-433635.html

上一篇:应该向唐骏致敬!
下一篇:创新型思维(1):罚单
收藏 IP: 123.185.220.*| 热度|

12 武夷山 李学宽 魏东平 吕喆 陈儒军 唐小卿 王涛 刘广明 齐霁 赵凤光 李志俊 zzjtcm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0: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