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启动生物技术的一个新商业模式:Bio 2.0

已有 9965 次阅读 2010-11-4 07:24 |个人分类:iCubate2.0开放平台|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生物技术, 创新, 创业

昨天,我在苏州BioBay举办的Investor Forum上首次披露了我们正在做的全新的生物技术商业模式:Bio 2.0

下面是我介绍这个商业模式的几张幻灯片:




这个商业模式的特点是借用IT行业成功的Web 2.0的经验和苹果公司的App Store的成功经验。 把我们的多重PCR技术和整合很好的全自动,全封闭iCubate技术平台最大限度地开放,让广大用户去开发自己认为有科学和商业价值的应用试剂。我们则尽力把技术平台做好,把一站式网上销售平台做好。

和Facebook, Wikipedia, eBay, Apple App store, 阿里巴巴等一样,iCubate iC Store网络商店上面所销售的是广大用户自己开发出的多重PCR试剂。




我们为什么要把arm-PCR和iCubate技术平台开放给广大科研人员?原因是我们知道这个平台的成功需要有很多很多的有用,好用的试剂(content)。只有有了很多好用的试剂,公司的仪器销售,卡盒销售才能上去;用户群体才能不断壮大;我们的品牌和市场地位产能建立起来;我们的努力真正获得价值。




广大用户为什么希望我们把这个平台开放出来?因为如此他们才能“玩”到唯一的一个多重,全自动,全封闭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平台;我经常听到大家的反应,所我们的应用试剂研究进展太慢,而且我们的多重试剂也经常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许多科学家希望能自己研发他们看好的多重PCR试剂,他们等不及了;通过我们的开放平台,他们能很方便地(通过免费软件)设计好多重PCR产品;研发者个人(或单位,公司)能够得到报酬,是创新者创业的一个最佳机会。




为了达到开放平台的目的,我们在iCubatev技术平台上面做了很大的改变和创新。以前iCubate卡盒里面的杂交检测芯片是产品特异性的:每组多重PCR产物的检测需要杂交获取产物中的特异序列。我们通过技术改造,研制出了一个方法,可以用同一个杂交芯片来检测所有用户开发出的各种多重PCR产物!具体方法就是在引物设计的时候就在其中一条引物里面加入一个特异性的靶点(Barcode),然后芯片上面的几百个点中就有和这个特异性探针相互补的信号检测点了。




所谓Bio 2.0商业模式,就是我们把多年研发和积累下来的多重PCR试剂开发“诀窍”固化到一个免费使用的程序里面。试剂开发者成为注册用户以后给予一个帐号,只要把设计他需要同时扩增的一系列基因序列输入电脑,一个多重PCR试剂的设计就自动完成了。研发者所需只要大学本科水平就可以了,而最关键的是他(她)直达如何组合一组基因靶点才能有科学和市场价值。比如,前段时间有人跟我讲,如果我能研发出一个多重PCR试剂,把高尔夫球场草坪常见的真菌感染导致的黄斑做鉴别诊断,那产品一定有很好的销路。如果不是他讲我们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的应用。类似的实际应用机会还有无限多,那发现这样机会的人就能利用我们的技术平台和商业模式进行创业和创新。

研发出试剂以后,如果研发者还没有购买iCubate仪器(现在还比较贵)就可以到那些有仪器的Validation shop (试剂检测机构)去做验证(得到试剂特异性,敏感性,可重复性等数据),经过验证的试剂(卡盒)就可以在我们的网上商店销售。终端客户在网上购买了试剂以后,我们做大概30%的提成,剩下的钱就是研发者(及其合作伙伴)的收入。

所以研发者几乎不用多少投入(大概五百美金,如果研发者的水平高,经验多,还有更多的免费支持)就能参与创新和创业,Validation shop是另一个水平上的创业,需要投入购买一套仪器;另外还有一个创业机会,就是作为Distribution or Inventory Shop. 研发者可能会把研制出的多重PCR试剂“转让”给其它公司来做常规的生产和售前质控。用户订货后,由Inventory Shop直接出货。



这个开放模式以前也有一些公司尝试过,比如Luminex公司,但是有如我以前分析过的,他们的门槛太高,一个试剂的研发权就要十五万美金去购买,仪器和试剂(微球)也很贵,另外试剂研发难度大,自动化程度和整合程度不高(没有核酸提取,多重扩增,和封闭防PCR产物污染等)。所以,其它公司要想做这个Bio 2.0技术平台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他们没有多重PCR的专利技术,没有整合完美的技术平台,试剂研发难度大,另外他们还没有看到新的商业模式所蕴藏着的巨大市场潜力。

跟踪我博客的朋友会发现,其实这个商业模式是我思考了很久的了。最先的念头也是市场回馈,当我多次回国交流的时候,碰到很多做分子生物学的朋友,他们都提出让我把这个技术平台开放出来,让他们参与研发。而真正让我“动心”做开放平台的是我写这一篇叫“创新的一招:隔行’剽窃‘”的博文的时候。所以大家就看到我最近有一系列讨论生物技术如何象成功的IT行业学习的博文,这些都是思考过程。但是把这个开放的Bio 2.0模式做好还需要大量的幕后工作:开发免费实用的网上arm-PCR 试剂设计软件,开发Universal Array, 着手把技术平台的整体价格,尤其是消耗品卡盒的价格降下来等等。

今天先写到这里,以后还有更详细的内容公布出来,也希望大家参与讨论,多提出问题和意见。因为一个开放的技术平台也是所有对分子生物感兴趣的人的一个创新和创业的机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052-380217.html

上一篇:华大基因的吸引力
下一篇:为人之父:何时让儿女“被”长大?
收藏 IP: 69.1.36.*| 热度|

4 黄晓磊 蔣勁松 党晓栋 hangzhou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1: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