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现在问朋友们一个问题:我们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数学建模的?如果我说,凡是上过一点学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学过数学建模,你信吗?想一想,我们上小学时,在做稍稍复杂一点的数学应用题时,例如,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就得通过较为简单的数学建模来求解。到了中学,这样的例子就更多了。所以,我们对数学建模不必有神秘感。现在国内每年要举行各种数学建模比赛,也使这种神秘感大大减少。目前欠缺的是:在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老师对数学建模的关注和引导不足。
这里,引述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各个学科领域相互交叉、融合,特别是数理科学不断渗透到化学、生物学领域,科研中的建模显得越来越重要。
昨天的博文中,概略地讲述了自然科学研究中的数学建模问题。今天想举一个实际例子,来体会数学建模的过程。应博友的要求,试图简述流体力学中的基本方程——纳维-斯托克斯(以下简称为NS方程)的导出过程,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绝好的建模过程。我浏览过不少流体力学教材,尤其是一些工程流体力学的教科书,其中往往把这一过程略过不提,或者未做重点介绍,这实际上是放弃了一个进行建模教学的良好机会,也会使学生难以掌握流体力学的精髓,更糟糕的是养成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不良学习习惯。
大体说来,推导NS方程可采取宏观演绎方法和微观-介观演绎方法,前者采用连续介质假设,通过控制体积或流体微团的分析,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微观-介观演绎方法采用统计物理手段,从速度分布密度所满足的波耳兹曼方程,通过对这一方程的各种形式的取矩来导得NS方程。本文主要讨论前者。
NS方程的孕育
我们先来简要地回顾流体力学的发展史,主要为了了解NS方程的孕育过程。
公元前3世纪,阿基米德(287-212BC)发现浮力定律(阿基米德原理),标志着流体静力学的发端;1644年托里拆里(E. Torricell,1608-1647)制成气压计;导出小孔出流公式;1650年帕斯卡(B. Pascal,1623-1662)提出液体中压力传递的帕斯卡原理;1668年,马略特(E. Mariotte,1620-1684),出版专著《论水和其它流体的运动》奠定流体静力学和流体运动学的基础。
这时,社会发展产生了发展流体动力学的需求。马略特首次研究了流体产生的阻力;接着,1678年,牛顿(I. Newton,1642-1727)研究在流体中运动物体所受的阻力,并建立牛顿粘性定律;1738年,丹尼尔·伯努利(D. Bernoulli, 1700-1782)出版《流体动力学》,将力学中的活力(能量)守恒原理引入流体力学,建立伯努利定理(伯努利方程);1752年,达朗贝尔(J. le R. D′Alembert,1717-1783)提出理想流体运动的达朗贝尔佯谬(即在无粘性流体中运动的物体不受阻力;1755年,欧拉(L. Euler,1707-1783)导出流体平衡方程和无粘性流体的运动方程,即欧拉方程,从而建立了理想流体动力学。此时,粘性流体动力学已呼之欲出。
1763年,玻尔达(J-C. Borda,1733-1799)进行流体阻力试验,给出阻力公式,开了粘性流体动力学研究的先河;1777年玻素(C. Bossut,1730-1814)等完成第一个船池模型试验,完全确认了流体中运动物体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结论;接着,迪比阿(P. L. G. Du Buat,1734-1809)做了更细致的研究,写成《水力学原理》。
以上工作为NS方程的导出在实验上和理论上奠定了基础。1822年,纳维(C-L-M-H. Navier,1785-1836)引进连续介质假设,采用流体分子运动的观点,考虑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宏观地表现为粘性),导出粘性流体动力学的动量方程;1845年,斯托克斯(G. G. Stokes,1819-1903)建立了更为准确的粘性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引进了两个粘性系数,更简洁严谨地导出粘性流体动力学的动量方程(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现今的流体力学教科书就基本上采用了斯托克斯的表述形式。
有关上述历史的详情可参看武际可:《力学史》(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231~244页)。
导出NS方程的基本假设
经过梳理之后,我们知道,导出NS方程采用了如下基本假设:
1) 牛顿力学假设成立。只讨论流速远小于光速和特征长度远大于原子尺度的情形(Einstein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