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dai 上海大学教授

博文

在大脑里“开中药铺”——告诉青年学子一个小贴士 精选

已有 8137 次阅读 2010-9-25 05:41 |个人分类:寄语学子|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记忆, 大脑, 比喻, 格式化, 中药铺

经常听到年青朋友在聊天时说,学过的东西记不住。我这里告诉大家一个自己琢磨出来的小贴士——在大脑里开“中药铺”。

记得我念初二时,发现要学、要记的东西越来越多,而大脑的容量有限,即使不死记硬背,采用了“理解记忆法”,依然存在“学后忘记”的问题。有一天,我路过一家“中药铺”,只见营业员对着药方,飞快地打开一格格小抽屉,抓出一味味中药,准确无误地配成一帖帖药。马上联想起来,我何不也在大脑里开个“中药铺”?也就是说,在大脑里配置好一格格“小抽屉”,把各种有用的知识分门别类地装进去,什么时候要用了(要“配药”了),就一样样拿出来,这样就容易记住新知识了,用起来也方便。

说干就干,我每天上完课,回到家里,就闭目养神,想想老师今天教了我什么?自己看书学到了什么?具体知识(如定理、公式、词汇、美文等)、方法、诀窍等等,按类别一一装进大脑里的各个“小抽屉”里。因此,记忆效率大大提高,学习效果显著变好了。

人再长大一些,要学的知识更多了(碰上了“信息爆炸”时代),成长的烦恼也多起来;成家之后,柴米油盐之类的琐事更日见增多。我又发明了一种局部“格式化”的办法,也就是说,把留存的知识中的芜杂部分过滤掉,把日常产生的气恼忘记掉,把生活琐事“格式化”掉。有时,就干脆告诉我家李老师,这些琐事你帮我记住(她也乐此不疲,记得特牢),我就不记了;有时,还让电脑、手机、笔记本等帮我记住琐事,把头脑里的空间留给有用的知识,效果不错。

大脑里开了“中药铺”,我的大脑的思维空间纯净多了,条理化多了,记忆效率提高多了。不过,有时也有缺点,半生不熟的朋友的脸庞特征,也成了我的“格式化”对象(遭“过滤”的内容),因此经常陷入窘境,目前努力在改,已在头脑里另设了个“小抽屉”,但效果还不理想。

在大脑里开“中药铺”的办法很多。一是经常思索,整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二是经常用笔记记录整理所学所问、所虑所得(就像林家翘先生那样记笔记);三是经常使用、整理大脑“中药铺”里的“小抽屉”,把有用的知识反复“炒”(例如,把学到的知识经常讲述出来,与朋友交流),把里面的“垃圾”清理掉。如此等等。

青年朋友们,如果你们认为我讲的有点道理,就不妨试试。

 

写于200936日晨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6001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366589.html

上一篇:李嘉诚忠告的科技版
下一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术带头人?
收藏 IP: .*| 热度|

24 张毅 李刚 武夷山 徐明旭 章成志 赵凤光 王号 曹聪 黄晓磊 贺乐 唐常杰 齐霁 石云 周华 闫小勇 赵飞虎 黄锦芳 卢东强 CyuSing wangy86 zhj71626 Ssunshine059 shuishousong fqk6166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3: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