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轮车上的博导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jx45 狂犬病、流感、结核病和人类遗传学科普园地。 提供根治 “狂犬病恐惧症” 的灵丹妙药。 奉献在中国彻底消除狂犬病的锦囊妙计。

博文

澳大利亚蝙蝠丽沙病毒(ABLV)

已有 3904 次阅读 2021-9-7 06:47 |个人分类:狂犬病防治|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狂犬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澳大利亚蝙蝠丽沙病毒(ABLV)

——大型学术专著《狂犬病(Rabies)》最新版选译

 

5章 分子流行病学(Molecular epidemiology)

作者:Susan A. Nadin-Davis

加拿大渥太华:加拿大食品检验署,渥太华Fallowfield实验室。

Canadian Food Inspection Agency, Ottawa Laboratory- Fallowfield, Ottawa, ON, Canada)

5.4 丽沙病毒的分类(Lyssavirus taxonomy

5.4.1 丽沙病毒属的物种(Lyssavirus species

5.4.2 狂犬病相关丽沙病毒(lyssaviruses)的分子流行病学

  除模式物种狂犬病毒(rabiesRABV)外,许多丽沙病毒物种的分离物数量仍然有限,因此我们对它们的多样性和范围的了解是不完全的。随着监测的加强,特别是对蝙蝠种群监测的加强,这种状况正在慢慢改善。许多地区的血清学研究表明,几种丽沙病毒病毒的传播范围更广,特别是在亚洲和非洲。而且,如稍后所述,最近有几份关于在新的地理区域已确认物种分离成功的报告。我们对丽沙病毒的多样性、分布和分子流行病学的知识在这里进行了总结,可显示该属的已知复杂性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显著增加。

5.4.2.1  澳大利亚蝙蝠丽沙病毒(ABLV)

  1996年在澳大利亚果蝠中发现有一种类似狂犬病毒的病毒在传播,随后将其命名为澳大利亚蝙蝠丽沙病毒 (Australian bat lyssavirus,ABLV),此后该物种的许多分离物已被鉴定。ABLV很容易分化为两种生物类型,据信这两种生物类型是在几个世纪前分化的,这使得最近对这一物种的鉴定更加引人注目。一种与狐蝠属Pteropus飞狐(flying fox)物种相关的病毒生物类型已从居住在澳大利亚大陆的所有四种狐蝠属物种中发现,而另一种病毒生物类型已从食虫蝙蝠中发现,特别是黄腹鞘尾蝙蝠。

  在澳大利亚共发现了3例人类感染ABLV的病例,ABLV也曾在家畜中引起疾病。检测脑组织中的病毒抗原或血清中的抗体的监测结果表明,尽管ABLV的流行率很低,但上述两种病毒生物类型在澳大利亚的几个蝙蝠类群中广泛传播,长期存在。血清学证据表明ABLV或密切相关病毒也可能在菲律宾蝙蝠种群中传播。

相关博文:

狂犬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1) 2020-08-12

5章 分子流行病学(Molecular epidemiology)

5.1 导论

5.2 丽沙病毒关键的生物学特征

狂犬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2) 2020-08-13

5.3  病毒分型方法

5.3.1 狂犬病毒的遗传特征

狂犬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3) 2020-08-17

  5.3.2 高通量测序(HTS)方法的应用

狂犬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4)   2020-08-22

5.3.3  系统进化分析原理 (1)

狂犬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5)   2020-08-27

5.3.3  系统进化分析原理 (2)

狂犬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6)   2020-08-28

5.3.3 系统进化分析原理 (3)

狂犬病毒的分类  2020-9-1  

  5.4  丽沙病毒的分类(Lyssavirus taxonomy

  5.4.1 丽沙病毒属的物种(Lyssavirus species

权威的大型学术专著《狂犬病(Rabies)》最新版已面世   2020-06-29

犬狂犬病毒的起源和家谱(分子钟证据) 2012-6-18 

多国合作科研项目:全球犬狂犬病病毒的起源和系统进化研究  2012-6-19

中国狂犬病病毒变种的历史评估和进化分析  2012-6-1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754-1303148.html

上一篇: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DNA残留标准已更新!
下一篇:欧洲蝙蝠丽沙病毒(EBLV)
收藏 IP: 72.199.18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2: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