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轮车上的博导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jx45 狂犬病、流感、结核病和人类遗传学科普园地。 提供根治 “狂犬病恐惧症” 的灵丹妙药。 奉献在中国彻底消除狂犬病的锦囊妙计。

博文

WHO专家:简介家犬狂犬病的历史和现状

已有 4823 次阅读 2021-8-15 12:49 |个人分类:狂犬病防治|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WHO专家:简介家犬狂犬病的历史和现状

以下内容的作者是Thomas MüllerConrad M. Freuling博士(WHO狂犬病监测和研究合作中心,德国FLI分子病毒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此文是权威的大型学术专著《狂犬病(Rabies)》中第6章《陆生动物中的狂犬病》的一部分。

 

家犬(Canislupus familiaris)具有广泛的遗传和形态多样性,在世界范围内分布,是RABV(狂犬病毒唯一被确认的陆生家养动物宿主,迄今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最大威胁(WHO,2018)。

毫无疑问,现代家犬这个物种的祖先是灰狼;然而,对家犬起源的地理和时间问题仍然存在争议。狗(家犬)最早出现在15,000年前的欧洲和12,500年前的远东地区。目前尚不清楚是从什么时候起,狗与狼不同的社会行为改变了狂犬病毒在狗之间传播的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

索不达米亚巴比伦《埃什努纳Eshnunna)法典的首次记载公元前1930年,狗介导的狂犬病已经成为一种瘟疫,它的流行引发公众的恐慌和生物医学群魔乱舞

由家犬介导的RABV维持和向人类的传播是否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广泛存在,这仍然是一个谜。然而,RABV全球传播最广的分支(cluster中病毒变异株(variants的高发生率充分证明,在近历史中,人类迁移和探在狗介导的狂犬病的全球传播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很长历史时期里控制狗的狂犬病似乎是不可能的。仅仅在过去的100年里,针对这一宿主物种的干预才导致了区域性的成功。事实上,许多历史上的和当前的先例都证明了控制狗的狂犬病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是可行19世纪20世纪之交,许多欧洲国家主要通过严格的卫生管理措施就成功消除eliminate了犬类介导的狂犬病。这些管理措施包括通报狂犬病、消灭流浪狗、扑杀可疑动物、要求狗戴口套、追踪狗及其接触者的行动、限制狗的活动和检疫,所有这些都是控制狗狂犬病的经典措施。

随着上世纪初有效的动物狂犬病疫苗的出现,情况发生了变化。从那时起,对犬只进行大规模免疫接种已成为成功控制犬狂犬病并最终消除犬狂犬最有效措施。加强犬狂犬病控制的努力导致在世界某些地区介导的狂犬病实际上消失和彻底消除目前在欧洲、北美拉丁美洲以及亚洲的部分地区都成功地消除了犬介导的狂犬病

尽管在犬类狂犬病控制方面取得了这些地区的成功,但不幸的是,今天,家犬仍然是狂犬病最重要的储存宿主和传播媒介。

从全球角度看,95%以上的人类狂犬病死亡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服务不足的区域,特别是在非洲和亚洲。在这些地区,犬类狂犬病每年造成数百万人发生可疑暴露1,400多万人次需实施暴露后预防(PEP)方案,估计每年仍7万人死于狂犬病。

即使是在印度和中国等相对较发达的国家,狗传播狂犬病造成的人类死亡率仍然很高。狗介导的人类狂犬病是一种被忽视的贫困疾病,影响着贫困社区,特别是15岁以下的儿童。WHO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已确定全球的目标:到2030年消除由狗引起的人类狂犬病死亡

image.png 

博文:

权威的大型学术专著《狂犬病(Rabies)》最新版已面世  2020-6-29

口罩在历史上的妙用:英国曾借助口罩消灭了狂犬病  2021-07-21

相关链接:

Anthony R. Fooks & Alan C. Jackson主编,RABIES: SCIENTIFIC BASIS OF THE DISEASE AND ITS MANAGEMENT狂犬病的科学基础和管控》,简称《狂犬病(Rabies)》。该书最新版(第版)共有22章,732页,由Elsevier Inc.旗下的学术出版社(Academic Press)出版。https://books.google.com/books/about/Rabies.html?id=YeXEDwAAQBAJ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754-1299878.html

上一篇:Science:测评新冠病毒在感染过程中的传染性
下一篇:WHO专家:简介猫科动物狂犬病的流行状况
收藏 IP: 72.199.18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2: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