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岁刚留校的时候,我看过些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书。多少也知道些教育专家的想法。例如,他们把教学分成不同的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等。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分成灌输式、启发式、讨论式等等。我也许记得不准确,毕竟过去快40年了。
在我看来,对理工科的普通教师而言,教学模式或许并不重要。例如,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式,很时髦很好听,但执行不好,未必如普通的以内容为中心的灌输式对学生更有帮助。原因也很简单,越是“高级”的模式,越需要教师有深厚的功力,才能运行自如。通常教师未必有这种功力。
有幸曾到美国高校的教学发展中心受过半年培训,偶尔也知道些境内大学高教研究人员的主张。我觉得其中还是有些差别。美国高校的教学培训其实是补短板,只强调最基本的技能,如何答疑,如何讲课等,没有特别高大上的主张。非常实用,如答疑分四步,回应学生、重述问题、解答说明、征求反馈。当然,也许是给我们这些英语非母语的学员讲得比较粗浅。国内高教研究往往强调引领,主张的事情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做到,反正境界很高远。
教学并不神秘,能力提高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达到基本的水准并不很难。首先是自己理解清楚,然后为学生解释清楚。重要的是前者,后者可以慢慢提高。这就是为什么大学教师的上岗证是博士证,而不是教师资格证。为此当然要对课堂有最基本的管理,至少要让想听的人能听。至于教学模式之类,其实不用想太多。任何模式都能达到基本要求,越传统越简单的模式其实越容易掌握。有更高级的模式,可以是个选项,当然也可以不是,取决于教师自己的兴趣与愿望。
特别是数学力学这类比较基础的课程,至少对于青椒,我优先推荐以内容为中心的教学。对内容的透彻理解,是教师的真本领硬功夫。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0: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