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2016拉斯克奖揭晓

已有 4607 次阅读 2016-9-14 08:33 |个人分类:热点前沿|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微信的信息比网络还快,今天早上看到科学网博主杜建发的这个微信信息。

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的采访 对今年拉斯克奖的评价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0034&do=blog&id=1002900

三位2016拉斯克奖得主与中国大陆的合作项目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0034&do=blog&id=1002910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9/356231.shtm

美国拉斯克基金会今日公布了2016年拉斯克奖(Albert Lasker Award)的获奖者,今年共有7位科学家获奖。联盟 http://www.010lm.com/

拉斯克奖在生命科学、医学领域享有盛誉,在该奖项的所有获得者中,有86人同时也获得了诺贝尔奖,其中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于2011年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去年成为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北京联盟 http://www.010lm.com/

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北京联盟 http://www.010lm.com/北京联盟 http://www.010lm.com/

Albert Lasker Basic Medical Research Award北京联盟 http://www.010lm.com/

诺奖指向标“拉斯克奖”获奖名单今日揭晓北京联盟 http://www.010lm.com/

?基础医学研究奖的三位获奖者,图片截自laskerfoundation.org北京联盟 http://www.010lm.com/

今年的“拉斯克基础医学奖”授予三位在人以及大多数动物细胞感知、适应氧气的变化机制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医学研究者。他们分别是来自哈佛医学院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William G. Kaelin、英国牛津大学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的Peter J. Ratcliffe以及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Gregg Semenza。北京联盟 http://www.010lm.com/


氧气对细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细胞如何应对外界环境氧气变化的机制仍不清楚,三位研究者发现了一种关键的分子,从而能够帮我们了解多细胞动物体如何应对氧气的变化。如果你对他们的这一发现感兴趣,请参见Cell杂志对他们的专访:Making Sense of the Unexpected北京联盟 http://www.010lm.com/

http://www.laskerfoundation.org/media/filer_public/4f/70/4f70a255-6845-415a-b0da-d07149716025/2016_cell_article_-_kaelin_and_ratcliffe.pdf)

北京联盟

http://www.010lm.com/


拉斯克·德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北京联盟 http://www.010lm.com/北京联盟 http://www.010lm.com/

Lasker - DeBakey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ward北京联盟 http://www.010lm.com/

诺奖指向标“拉斯克奖”获奖名单今日揭晓北京联盟 http://www.010lm.com/

?临床医学研究奖的三位获奖者,图片截自laskerfoundation.org北京联盟 http://www.010lm.com/

今年的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三位在丙肝研究以及药物研发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他们系统地研究了丙肝病毒复制的原理,以及利用该系统革命性地治疗长期困扰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丙肝。北京联盟 http://www.010lm.com/

三位获奖者分别为来自海德堡大学(University of Heidelberg)的Ralf Bartenschlager、洛克菲勒大学的Charles Rice以及Arbutus生物制药公司的Michael Sofia。在丙肝研究领域,Bartenschlager和Rice辛勤耕耘了10余年,在实验室里,他们耐心地研究这些病毒,攻破了一个又一个难关。随后,Sofia利用他们的研究体系,测试以及开发潜在的药物,可作用于肝脏中的丙肝病毒,最后开发出一种效果以及安全性空前的药物。如果你对他们的故事感兴趣,请见这篇文章:Bringing the Hepatitis C Virus to Life北京联盟 http://www.010lm.com/

(http://www.laskerfoundation.org/media/filer_public/a9/08/a90892c7-4c18-400a-bccf-fe83e8e02930/2016_cell_article_-_bartenschlager_and_rice.pdf)北京联盟 http://www.010lm.com/

拉斯克·科什兰医学特别贡献奖北京联盟 http://www.010lm.com/北京联盟 http://www.010lm.com/

Lasker - Koshland Special Achievement Award in Medical Science北京联盟 http://www.010lm.com/

诺奖指向标“拉斯克奖”获奖名单今日揭晓北京联盟 http://www.010lm.com/

医学特别贡献奖获得者,图片截自laskerfoundation.org北京联盟 http://www.010lm.com/


2016年拉斯克医学特别贡献奖颁发给了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Bruce M. Alberts。Alberts在DNA复制和蛋白质生物化学领域做出了重要的基础性发现,“富有远见,带领国内和国际科学组织改善人们的生活,并充满热情地推动科学和数学教育改革”。北京联盟 http://www.010lm.com/

拉斯克奖评奖委员会称赞Alberts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生物化学家、一位富有远见的领导者,积极投身于科学教育,促进科学教育对全球社会的影响”。北京联盟 http://www.010lm.com/

根据拉斯克奖主页的介绍,Alberts设计的强大实验工具,帮助他理解DNA复制的机制,由此建立起分子机器实现关键生理功能的新典范。对学生,Alberts不仅仅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生化知识,还教学生学习如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他与一批同行合作撰写了一本细胞生物学教材,内容富有创新价值,现在已经是第六版,“鼓舞了无数人在实验中发现乐趣,在发现和逻辑推理中尝到喜悦”。北京联盟 http://www.010lm.com/

Alberts曾担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一职,也在其他职位任职过,“他孜孜不倦地倡导在课堂上、公众中推动科学教育”。他的谦逊、诚实、有效的工作,赢得了全球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的尊敬和信任,拉斯克奖官网介绍说。北京联盟 http://www.010lm.com/

Alberts也关心中国的科学,2010年他邀请施一公和饶毅为《科学》写社论,他们选写了《中国的研究文化》,批评中国科研经费的管理和文化问题,在中国产生了较大反响。北京联盟 http://www.010lm.com/


拉斯克奖简介北京联盟 http://www.010lm.com/

拉斯克奖由美国广告经理人、慈善家阿尔伯特·拉斯克(Albert Lasker)及其夫人玛丽·沃德·拉斯克(Mary Woodard Lasker)于1946年共同创立,以表彰在医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该奖项之前共设置有三个奖项:基础医学研究奖、临床医学研究奖和公共服务奖,后又增设特殊贡献奖。北京联盟 http://www.010lm.com/

每个奖项的获奖者将会获得25万美元的资助,该奖项由美国和国际的专业团体提名候选人,候选人需准备翔实的证明材料予以专业委员会进行评定,专业委员会里面的专家也是来自相关领域的权威学者。中国科学家屠呦呦2011年获得该奖项,从而使得国内外对其研究工作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北京联盟 http://www.010lm.com/


诺奖指向标“拉斯克奖”获奖名单今日揭晓北京联盟 http://www.010lm.com/

诺奖新闻及国际前沿医学动态北京联盟

http://www.010lm.com/redian/2016/0913/349099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1002833.html

上一篇:科研捣乱分子与情报间谍
下一篇:2016拉斯克奖得主William G. Kaelin教授的科学贡献
收藏 IP: 114.111.166.*| 热度|

1 彭真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05: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