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cunku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ocunkuan

博文

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家”之十七:“部分地方现‘逆城市化’”读后

已有 2072 次阅读 2013-9-25 09:3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土地, 嫌贫爱富, 逆城市化

刚刚看了一篇文章《隐性门槛高 部分地方现‘逆城市化’》(白田田,梁倩,经济参考报,http://jjckb.xinhuanet.com/2013-09/24/content_468491.htm2013-09-24,),读后有几点感触,说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是自上而下行政推动下的“城镇化”,必然是“无利不起早”和“嫌贫爱富”:要么是“身强体重且能交养老金”的年轻人,要么是“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的“三高”人士,要么是能给城市发展带来空间和土地(通过农田、宅基地等)的“郊区农民”。当然了,上述三方面的交集则更受城市和“城镇化”的欢迎了。

二是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如何分担?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据说是每人10万。换句话讲,如果被城镇化的农民无法带给城市10万元以上的收益的话,“城镇化”就亏了。城镇化成本如何分担?城市政府、农民工所在地政府、农民本人、农民工就业的单位或服务对象等利益相关方如何来合理(即效率原则、公平原则)地分担这一成本,需要很好的顶层设计,也需要走群众路线。这里,不妨先撇开谁来“埋单”这一话题,农民市民化的高成本背后的巨大市场需求和机会,应能成为未来中国经济2.0版的引擎。

三是“土地城镇化”和“土地财政”似乎走到了“尽头”。应警惕“城镇化”尤其是“土地城镇化”(比如通过以土地换市民身份,以土地换社会保障)中的“寅吃卯粮”,“土地财政”驱使下的“受益者”是本届政府,而农民变成市民后的各类保障、公共服务的成本却压给了下届政府。而下届政府在当前的城镇化大旗下似乎仍可通过更大范围的“土地城镇化”来一方面填补上届政府留下的“窟窿”,另一方面也为本届政府的“政绩”埋单。当然,这也意味着,更大的“窟窿”留给了下下届政府。这一类似于“击鼓传花”的游戏,最终会“花落谁家”?“土地城镇化”、“土地财政”的游戏还得玩多久?最终会玩到多大?如果,再进一步把此类游戏的环境与资源成本也算进去的话,此类城镇化也真得快要甚至可以说是已经走到“尽头”了。

四是所谓逆城市化的现象(一些农民工不愿意要城市的户口,甚至于很多原有城市户籍的人口,希望换成农村户籍,以分得田地,享受城镇化带来的红利)的背后,是农民没有享受到城镇化的收益,或者说这一收益要小于其放弃掉农村老家那“一亩三分地”就意味着其放弃掉“兜底”保障的风险。当前情况下,农民工在老家的“一亩三分地”,成为最实际、最可靠也是最后的“保障”、至少可以“保命”的保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8156-727634.html

上一篇:没有了信任,哪来幸福与和谐?
下一篇:7000万元用于造“假大空”的河豚,不如用来保护珍惜濒危的江豚
收藏 IP: 120.204.251.*| 热度|

1 赵建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02: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