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cunku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ocunkuan

博文

7000万元用于造“假大空”的河豚,不如用来保护珍惜濒危的江豚

已有 2591 次阅读 2013-9-29 00:5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7000万元, “假大空”的“河豚”, 珍惜濒危的江豚

新华网一则题为“江苏扬中7000万建地标河豚塔 正申报吉尼斯纪录”的新闻(http://news.xinhuanet.com/house/yixing/2013-09-27/c_117529726.htm)吸引了我,读后却忍不住要说两句:这只“河豚”“摇头摆尾”地似乎要“跃出水面”,哪怕做得再“栩栩如生”,“雕塑”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个“假”河豚;而90米,宽44米,高62”、“建筑重约2100吨,”、“距地面42米,相当于15层楼那么高”,也正如该新闻中报道得那样“好一个大家伙”;再看一下河豚的肚子里面,里面完全是空的,主要靠各种钢结构支撑,尤其在鱼头、鱼尾位置,更是密密麻麻布满了钢管”、“面积大约有130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篮球场那么大”的观景平台。这么一个“假大空”的家伙,却“黄铜披身”,“外表由8920块铜板拼接而成”,看起来是“金光灿灿”,而实际用途是什么呢?我归纳有以下三条:

一是“宣示”功能。正如该新闻稿所描述的“眼前这只巨型河豚栩栩如生,两只圆滚滚的眼睛望向北方,夕阳照射在鱼鳞状铜片上,通体闪闪发光,乍看又像一尾大金鱼。河豚肚子下方还有几个大字:中国河豚岛·扬中”。没有亲自到现场去看,不知这“金”、“黄”之类的“色彩”,是否就是当下网上正流行的所谓“土豪金”?

二是“景观”功能。这么一个“巨型雕塑”将成为“江苏扬中的新地标”、“第八届江苏省园博会的重要标志”,这一景观功能除了能引人“驻足观看”和“叹为观止”一下,拍照留影纪念一下,甚至再有些不良游客刻画上诸如“某某到此一游”以外,据说“到了晚上,随着外部LED灯光设备的开启,岛上的这只河豚还会变色”。

三是“观景”功能。“游客可以乘电梯直达它肚子里的观景平台”,就是前述的那个面积有13000平方米大如篮球场的观景平台。据说,“站在平台上,透过任何一个空隙,都可以窥见西沙岛周边的景色,还可以看到对岸江苏省园博会的主副场馆。

四是“秀场”功能。据说“开园期间,这里将是灯光秀和烟火秀的重要场地”。我明白了,这还是一个很重要的“做秀的地儿”。

五是“创下世界之最”的为国争光的功能了。“河豚塔目前是国内最大的异形钢结构城市雕塑,体积则创下世界之最,正在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是最后一项功能但也是对于地方政府最为重要、也是“市里”最喜欢的一项功能了。

既然这一巨型“河豚”雕塑作为第八届江苏省园博会的重要标志”,而且第八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水韵·芳洲·新园林--让园林艺术扮靓生活为主题,立足“做好做足绿的文章目标是办成理念超前、科技领先、生态环保、特色浓郁、影响深远的园林园艺盛会,又要“推广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生态建设和人居环境建设先进理念与技术,还要“倡导运用生态、节能、环保等绿色科技以及”探索湿地生态园林景观建设新理念、新模式”、“打造生态型、节约型城市园林新典范”。真不知这一“假大空”的东西与这一届“江苏省园博会”满眼充斥着“绿色、生态、环保、节约”的宣传是否一致?

   真不如将这7000万元的“假大空”的雕塑投资,投给珍惜濒危的江豚。同样根据百度百科(http://www.baidu.com/s?tn=tt98com_hao_pg&ie=utf-8&bs=%E6%89%AC%E4%B8%AD+%E6%B1%9F%E8%B1%9A&f=8&rsv_bp=1&wd=%E6%B1%9F%E8%B1%9A&rsv_sug3=1&rsv_sug=0&rsv_sug1=1&rsv_sug4=250&inputT=1554),长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亚种,已在地球上生存2500万年,被称作长江生态的活化石水中大熊猫,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江豚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现已不足1000头。假如将建设这么一只“假大空”的河豚投资7000万元,用于江豚的保护,每头现存江豚将获得平均7万元的保护费,用于江豚栖息地保护、江豚种群人工繁育与增殖放流、受人为威胁或伤害江豚的救助等,直接福泽了江豚这一珍惜濒危的种群,而最终福泽得也许不仅仅地方群众,还有长江两岸人民,甚至还有人类自己。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8156-728660.html

上一篇: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家”之十七:“部分地方现‘逆城市化’”读后
下一篇:不能搞急风暴雨式的“造城运动”
收藏 IP: 120.204.251.*| 热度|

1 lbjm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5: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