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海洋的远航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ying 系统科学与数学水手札记

博文

怎么读悖论 精选

已有 15758 次阅读 2013-11-7 08:23 |个人分类: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悖论

读书人典型的有两类,一类博闻强记,脑子是书架子,关心的是标准答案,装的知识多了就成了博士、博导和院士。说话必有所据,洋洋洒洒引经据典多是精装书和名人所说。至于名人和精装书说的对不对,那是别人的事。另一类是爱思考,用脑子琢磨事,喜欢在大家熟视无睹的地方找问题,关心的是原理逻辑和为什么,谁说的不重要,对错会在思考中自明,只有对智力不自信时才在逻辑之外找线索。悖论是为这后者而设的。

作为想问题的例子,我们先来剖析一下悖论这个名称。

悖论译自英文Paradox,指产生了矛盾的推理,通常是逻辑和常识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可能是逻辑错了,也可能是常识错了。甚至有可能是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和原则错了,一系列逻辑推理,导致逻辑上的自相矛盾。这些矛盾,因为其匪夷所思,有时按感受翻成“弔诡”,惊叹其怪异。

中文“悖”是相冲突,违背道理的意思,“论”是命题,用“悖论”特指明知是错,又说不出所以然,自相矛盾的命题很准确。所以这译法经常用在逻辑学,数学和哲学的Paradox上。

物理界经常把Paradox翻译成“佯谬”。“佯”是假的意思,“谬”是错误,合起来是“假的错误”,“佯谬”的中文词义便是:看起来错误其实是正确的事情。指逻辑上没错而常识错了的情况。因为物理学上著名的Paradox基本属于对新理论的思考和验证,出自理论物理学家的自信,国内学者多译为佯谬。台湾比较慎重些,继承国学咬文嚼字的传统,对有争议拿不准还未证实的宁可称为“弔诡”。因为物理上的Paradox,其结果到底是哪一方出错,是由实验来判定的。物理学者关心的是事实真相,考察问题的难点不在逻辑上,而且也非所长。所以很多学物理的人对数学和逻辑的Paradox,难以理解其争论的要点。

悖论和佯谬实际上是指完全不同性质的两类问题,一些人因为悖论和佯谬都译自Paradox,没注意到它们各自的倾向性,把它们等同起来,这是不动脑筋考虑字义和对象的做法。

逻辑和数学上的悖论,表面看起来都显得很粗浅,借用故事,以大家都能懂的逻辑在常识观念中推理,结果荒谬得出奇,又难以说出个所以然。恼羞成怒的人会简单地斥为谬论或者诡辩。用情绪发泄来遮掩弱智,以便在无知时也显得理直气壮。其实悖论就像科学或思想中的一种疾病,当你无知时并不觉察,至多迷惘,只有坚持理性的人会重视。有些悖论经过努力被治愈了,有些经历了几千年,虽然每一个的进步都减轻一些痛苦,但却无法根治。

下面是一个实例,有许多人不明白像“阿基里斯与乌龟”的故事有什么想头。这个故事里说:

跑得最快的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跑得慢的乌龟。因为他首先必须跑到乌龟的起跑点,这时候乌龟已经往前爬了一段路。当他赶上这段路时,乌龟又向前进了一些。如此等等,无论什么时候阿基里斯追到了乌龟当前的位置,乌龟在这段时间内又向前爬拉开了距离,这个差距虽然在缩小但一直存在,在这无穷追赶过程中不会是零。因此跑得慢的乌龟永远领先,无法被超越。

阿基里斯是快跑英雄,乌龟是爬得慢的动物,这运动不需要做实验,从生活常识就可以判断出结果。芝诺是两千多年前人,他说的故事,这么长时间流传下来,为什么至今人们还津津乐道呢?

知道点运动常识的人,马上接过来,说运动呀,速度呀,时间呀,赋个值用小学算术就算出何时何处追上了。类似的解释其实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说过,只不过他没小看这百多年前的诡辩大师芝诺,意识到这里真正说的是无限的追赶和有限距离的问题,他也说不清,绕过去了。

又过了100多年,阿基米德是第一个直接面对这个无限的追赶和有限的距离问题。他假设了阿基里斯与乌龟的速度成比例,算出他在什么地方可以追上乌龟。

如果不是这种特殊情况,只知道阿基里斯比乌龟跑得快,他能追上吗?直觉上应该能。但这问题一直到了19世纪柯西,关于收敛性研究后才有了明确的答案。柯西研究的答案是两种都有可能,收敛时追上了,不收敛时追不上。在后一种情况就不该叫悖论,这时逻辑没错,常识错了,这就成了佯谬。到此两千多年了,对这问题的轻佻答案,看来有一半是错的。

到了这儿很多人都觉得可以结束了,很多刊物和科普都接受了收敛考量的解释,认为解决了这个悖论。但是这收敛的极限就意味着达到吗?1等于0.9999...吗?针对这问题的数学应用现实,应该答是,但在逻辑上没有根据,否定也是允许的。在否定时,并不否定这事实,只是否定其作为解决问题的数学手段。问题又回到两千多年前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疑问,归结到现代都还没解决的实无穷和潜无穷争论,这涉及到对无穷小量的不同理解,分别发展出标准分析和非标准分析,哪一种处理方法在数学上更为合理?这还有待更长时间和更大范围的考验。

在有限的时间中发生无限的事件称为芝诺现象。芝诺的一个观点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处理无限的事件。这是一种哲学观点。在物理学上,有人用来反对空间无限可分,将时空量子化。在数学上走向有限主义。在现代连续和离散混合系统中芝诺现象,指这种情况的系统是不能实现的。焉知这观点将来不能成为主流?

有人就烦了,这不就是个简单的物理问题吗,怎么就扯到无穷,还扯到哲学上了!阿基里斯事实上一步就能跨过乌龟了!这就是读书不用心,不爱动脑子,小看天下人了。

其实这悖论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就没把它当作物理问题,因为难点不在这儿。当大家沿着阿基米德无穷级数求和的路子,走了2000多年到柯西那里得到收敛的极限后,解释了部分的疑难,有些人又开始琢磨,极限在逻辑上能不能意味着达到了,这至今没答得清的问题。

这不是自己找虐吗?

玩悖论是为了启发思想,思考悖论就是寻找问题中的难点,要直接面对导致矛盾的逻辑而不是绕过它。悖论的故事是道具,夸张的说法不过是广告词,核心是其中的逻辑。如果你在思考中理清了头绪,你会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如果你从轻视转为困惑,那你也不再如过去那样自信满满地浅薄了。当你从困惑中解脱出来,你对逻辑和自己的智力又多了份自信。

科学是在思考中进步,用犀利的智力划开混沌的迷惘,数学的几次危机皆因悖论而起,又因悖论的思考取得了突破,甚至因悖论而开创新的研究。能否欣赏悖论,是死读书和爱思考的分界,也是一个智力的测验。

悖论是爱思考人玩的游戏,不爱动脑子的人会觉得很无聊的。

 

(这是篇导言,接下去我将介绍和剖析一些在科学和哲学上有深远影响的著名悖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6653-739693.html

上一篇:诗歌与忽悠(3)
下一篇:自我指涉(1)——谎言悖论
收藏 IP: 50.156.25.*| 热度|

51 马德义 王春艳 孙学军 王修慧 蒋迅 冷永刚 肖可青 李伟钢 强涛 王凡 杨华磊 黄荣彬 田云川 杨正瓴 邹斌 鲍海飞 郑小康 丁大勇 王国强 赵美娣 鲍得海 王寿江 胡努春 王浩 徐晓 王林平 陆雅莉 赵斌 林涛 赵凤光 曹聪 张士伟 辛宝贵 靳萍 李宇斌 李本先 刘木根 wgq3867 ybtr3929 biofans wliming xqhuang wangqinling hkcpvli yueliang002 goett azby66 xiyouxiyou eastHL2008 mpywang lrx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