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glz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inglz

博文

通才与专才辩

已有 19309 次阅读 2012-7-6 22:28 |个人分类:教育漫谈|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通才, 专才

通才与专才辩

 

                                    宁利中

                   

时代的车轮已将我们人类带入二十一世纪,整个世界的科学技术领域已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高科技时代。高等教育究竟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方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我认为除了解决好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外,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的智能结构。

一、     时代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通才

恩格斯曾预言:“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的发挥他们各方面的才能,教育可使年轻人很快能熟悉整个生产系统,可使他们根据社会的需要或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在电子计算机渗透一切生产和生活部门的信息社会里,这种可能性将变成现实性。因为社会成员必须适应给他们的任务越来越综合、越来越灵活多变、人员调动、产品变化和机构改变更加频繁的复杂状态。一个劳动者可以凭借电子计算机终端设备,上午为某个公司当秘书,下午为某企业设计图纸,一身兼任几种不同的工作。同时,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时间相对缩短,闲暇时间多了,于是有可能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如写小说、绘画、摄影、演奏乐器、参加社会活动等。要适应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人在智能发展上是一个知识广博型的通才。


科学技术的发展,从纵向看,是速度日益加快。在近五十年里,更新了六代,计算速度提高了几十倍,存储容量也增加了很多,而且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步,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的集成度预计将以两年增长一倍的速度发展就是明显的实例。科学转化为技术,应用于生产的周期日益缩短,这就要求一个现代化的人才除了具有理论知识外,还须掌握各种应用知识和操作技术,即“熟悉整个生产系统”具有综合技术的眼界和能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横向看,是日益综合化。新的边缘学科、综合科学不断产生许多学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渗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趋势也在日益增强。科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现象,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认识物质世界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客观物质世界是统一的,因而科学在本质上是内在统一体。事实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提出的许多新问题,单靠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一家,是无法解决的。比如环境问题、生态问题、能源问题、城市建设问题、宇航问题等等,都需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共同作战才能解决。此外,在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思想方法也在不断地相互渗透和汇流。一些自然科学中的特定概念,日益被社会科学所吸收和运用;同样,一些社会科学的传统思想和观点,则为自然科学家所借用。正如有位日本著名学者指出:“自然科学可称为自然的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可称为社会的自然科学。”这是颇有见地的。自上世纪中期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合流已经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都要求未来的一代要有广博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纵横交错、瞬息外变的高科技时代的需要。

二、     只有“通”才能“专”,二者辩证统一

美国曾对1311个科学家,从论文、成果等,作了五年调查,结果,有成就的科学家,很少是只有一门专业知识的,绝大多数是博学的通才。知识是相通的,文理是互相渗透的,要想在某一专业上学有所成,既要专,更要博。宋代陆游说:“如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试想,如果不熟悉社会生活,没有真知灼见只在诗歌技巧上下功夫,哪能写出好诗呢?曹雪芹如果没有丰富渊博的政治、经济、历史、宗教、美学、诗词、戏曲、美术、音乐、建筑、园林、医学、烹调技术等知识,是很难写出中国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红楼梦》的。

相反的事例也不少。胡克早有引力的观念,但由于缺乏数学才能,万有引力定律虽然碰到他的鼻尖,他却没有力量抓住它。而牛顿能够用数学清楚的论证和描述了万有引力定律。法拉第提出电场与磁场等基本思想,对电磁学做出了贡献,但因文字能力较弱,数学知识不足,致使表达不明确,也未找出数量上的规律,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而麦克斯韦用精确的数学方法作了透彻说明,才为人类所普遍接受。因此,学者赵元任说:“要作哲学家,须念不是哲学的书。”初听,似乎有点不可理解,细想,觉得有道理,因为它道出了博与专的辩证关系。

“学贵博而能专,未有不博而能专也。”有人把学问比作金子塔,是很托妥切的。金字塔矗立几千年,就因为底宽顶尖,底宽才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我们常常看到不少同学,学习不限于专业,而是博览群书,涉猎广泛,因而学的深,用的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并有其自己独到见解既是遇到问题,也是一点即明。而有些同学,把全部精力用在专业上废寝忘食的死抠书本,但因方法死,知识面窄,虽费九牛之力,却总是事倍功半。所以鲁迅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数,即课外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读书的面太窄了,既不利于打好基础,也不利于将来发展。因为不管是学习还是研究,都离不开联想,而联想就是对准一个目标,让头脑中的有关信息相互碰撞,碰撞的火花既是闪光的东西。知识面越宽,获取、存储的信息越多,处理、加工、利用、信息的坑能行就越大,得到闪光的东西就会越多。反之,知识面窄,获取、储存的信息较少,处理、加工、利用信息的可能性就少,就不可能得到什么闪光的东西。

综上所述,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开阔学生视野,培养更多的通才,是我们高等教育应尽快加强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一问题早已引起国外重视,美国对1311位科学家的调查报告,日本如获至宝,马上改革教育结构,放大专业面,分成学群系统,如社会学群、自然学群、人文学群。每个学群中设专科,培养目标是产生世界通用的日本人。而我国目前一些专业太专,学生知识面太窄。如土木工程,在许多国家都是一个大学科,不像我们国家分的那么细,什么铁道学院、水电学院等等。不过目前这一问题在国内一些学院已开始受到重视,开始尝试给文科学生开理科选修课,给理科学生开文科选修课等,这是非常令人高兴而值得称赞的好事。当然,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和重视面还不够,还有待于加强。解决教育界的思想认识问题,进行教育改革为学生成为通才创造条件,这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信息搜捕术、浓缩术、筛选术和储存术,学会解决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能力和无限多的书籍、几何膨胀的信息、大量新知识之间的矛盾。校团组织、学生会,也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丰富自己、完善知识结构创造一个轻松活泼、健康、向上的外部环境,为高等教育培养出更多的,适合时代发展的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一代博学“通才”,而努力奋斗。


发表于《教育》,2013,(7),54-55


相关

本科生培养计划的思考

高等教育发展的两种模式: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

正确看待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

高等教育由英才阶段向大众阶段的转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50818-589597.html

上一篇:逆向思维
下一篇:儿子宁锐与日本总理鳩山由紀夫
收藏 IP: 111.99.51.*| 热度|

27 苏德辰 武夷山 张伟 彭真明 彭振华 夏业伟 王春艳 葛维亚 陈楷翰 汪育才 岳雷 刘炜 茆长暄 张国庆 刘钢 晏成和 孙颉 李俊臻 高宏 葛及 陶俊波 杨正瓴 刘跃 边家珍 hhj00823 xgs haipengzh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0: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