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日益扩大,不免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质量下滑。一个导师带10几名研究生的情况很普遍。导师有无精力认真指导?学生论文暴露出的问题成为导师们诟病吐槽的热门话题。连基本的语文水平都达不到,何谈科学性,学术性,逻辑性,创新性?
以前的研究生人数少,质量尚可以保证。论文送审时大都由导师安排评阅和答辩。现在研究生人数众多,良莠不齐。为了防止熟人效应,于是双盲评审应运而生。其初衷是把住论文质量关。然而运行的结果事与愿违。
1. 浪费大量时间。一篇论文送审短至1个月,多则2个月。这期间导师学生无事可做,只能翘首期盼结果。与其等待,不如认真修改完善。
2. 双盲看起来合理,但实际上同行完全可以通过论文内容判断谁是导师。若遇到外行更麻烦,读不懂胡评的事情也不少。再找第三者又浪费了时间。事实上淘汰率微乎其微,最后还是蒙混过关。哪个学校也不希望大量研究生不能如期毕业,这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住宿,助学金等)。
3. 评议人的水平和责任心也参差不齐。有的过于苛刻,有的放水严重。评阅意见可以看出评审人是认真还是敷衍,是吹毛求疵还是随意放纵。
4. 不相信导师,后果更严重。应该实行完全的实名评审,让评审人意见接受同行的检验和推敲。我相信一个严谨的评阅人不会拿自己的学术信誉开玩笑。即便遇到熟人,也是针对论文本身提意见或者回避。若一份论文遭到拒评,一般是其质量太差,而不是高深莫测。导师学生都要反思。
5. 博士论文要严格审查,网上评审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硕士论文的把关重点仍在校内和导师。建议各学校将自己的优秀导师集中起来,认真评审每一份论文,给出具体修改意见,在校内化解问题而不是把责任推给外校。
研究生论文质量把关的关键是导师负责任,学生认真对待。离开这两条,任何把关都形同虚设。没有责任制和淘汰制,什么关也把不住。
学院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应该担负起研究生论文评审的责任,否则委员会究竟发挥什么作用值得怀疑。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0: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