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良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iaoliang

博文

最忆故乡是奔牛

已有 4645 次阅读 2015-4-21 23:20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我是江苏人,父亲的家乡是常州,母亲的家乡是无锡。

少年时在无锡城里依外祖母住过一年,之后来到常州乡下跟着祖父祖母生活了三年多。

常州是个大一点的家乡概念。明代常州府下辖武进、无锡、江阴、宜兴和靖江5县;清代雍正四年(1726年),因人口、赋税繁多,便从武进分出阳湖县,从无锡分出金匮县,从宜兴分出荆溪县,故常州府的辖县增加到8个,称为“常郡八邑” ,从此常州便有了“八邑名都,中吴要辅”之美称。祖父家在武进县,1955年曾当选武进县奔牛区存仁乡弍等模范。1967年我来到祖父家时,地名是武进县奔牛公社西林大队董家村生产队。武进县后改为武进市,再改为今天的常州市武进区。

奔牛,据地方志载:“汉时,有金牛出山东石池,到曲阿(今丹阳),入栅断其道,牛因骤奔,故名。”古代奔牛是水路要冲,称为奔牛堰。因人们怀念金牛,于是在镇西运河南筑台纪念,故历来奔牛别号金牛,金牛台,金牛里。北宋诗人苏东坡过常州赴杭州时,见奔牛闸已废,六月无水,作《次韵答贾耘老》,有“东来六月井无水,卧看古堰横奔牛”句。元末明初,谢子兰归乡隐居,有《登金牛台》诗:六龙城西吕城东,谁作高台沚水中。奔牛古堰卧雨虹,野有蔓草牛无踪。

2010319日记,CCTV4国宝档案近期播出“武进寺墩之谜”(上、下),“淹城探秘”(上、中、下)。从1978年到1995年,在寺墩遗址先后发现了4座良渚文化大墓,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距今约4500年。武进淹城为春秋时期古城遗址,建筑形制为三城三河相套,距今约2500年。

2014830日在北京参观国家博物馆,其中的“古代中国基本陈列”,独木撬,春秋时期,1958年江苏武进出土,长11米,整段楠木凿成,为泥沼上的运输工具;三轮青铜盘,春秋时期,1957年江苏武进出土。

清朝康熙皇帝六次南巡,江苏常熟画家王翚领衔绘制《康熙南巡图》绢本,共12卷,每卷纵67.8厘米、横1555—2612.5厘米不等。此图原藏清宫,后散佚。现第1、9、10、11、12卷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第2、4卷藏于巴黎吉美博物馆,第3卷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第6卷藏于美国凤凰城博物馆,第7卷藏于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第6卷原件长12米,现仅存1/3(约4.7米)。该卷反映的是康熙从瓜州渡江登金山经常州府的经过。画中,大运河从奔牛到达常州,河道两岸的地标都被细致地描绘出来。其中在城西运河边,“奔牛镇”3字清晰可辨。画卷生动地描绘了江南小镇和乡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城内运河两岸商铺林立,运河中舟楫往来,行人、工匠、商贩各色人物栩栩如生;城外沿运河两岸阡陌纵横,农田密布。

《康熙南巡图》第6卷“奔牛镇”段(局部),我在原图“奔牛镇”三字旁加注了红色箭头

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十》,四九,岑振祖《过丹阳》云:“乡心随落雁,帆影过奔牛。”大运河连丹阳、奔牛,诗人以地名奔牛巧对落雁。

京杭大运河奔牛镇段五公里。记忆中外祖母和我从无锡乘火车到奔牛镇,从镇上到祖父家途中一段路就是沿着运河走,雇了辆木制的独轮车,我和外祖母一人坐在车的一边,78岁的我望着河水很害怕,车夫便用绳子拦腰把我绑在车上。

父亲曾对我回忆说,当年在奔牛镇上读中学,他父亲(我的祖父)从乡下来看他,在小饭馆叫一碗阳春面,看着他吃下去。阳春面就是没有浇头的光面。我到乡下时,一次跟祖父到镇上,祖父买了一个油绳(就是麻花)给我,看着我这个长房长孙吃下去。祖父还在奔牛镇上刻章店为我定制了一枚小小的牛角名章。

祖父与我、妹妹在奔牛镇上照相馆所摄(文革时代,我们都戴着毛主席像章)

我的小学二至年级在奔牛公社西林大队黄巷小学读学校设在一座已经没有菩萨的庙里,此地就叫“黄巷庙”,距祖父的村庄45里路,要经过两个村庄。

奔牛镇地图,“黄巷”用红色箭头加注,祖父所在的村庄在黄巷的南边(上北下南)

家乡的方言还记得一些单词。1983年曾读吕叔湘《语文常谈》(生活·倒数·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定价0.29元),书中第7篇“四方谈异”在介绍“方言和方言之间的界限”时,就举例说,无锡、常州等地管“锅铲”叫“铲刀”,管“肥皂”叫“皮皂”。外祖母管“肥皂”就叫“皮皂”,祖母却管“肥皂”叫“洋碱”(读若“洋尴”),我至今都管“锅铲”叫“铲刀”。

祖父生于1899年,祖母生于1900年。离开奔牛后,我仅在1978年回乡探望过祖父祖母,至今再也没有回去过。许多记忆都模糊了,想起来再写吧。


参见本博《我的“姥姥”和“亲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08326-834985.html  

《看图说话忆故乡》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08326-763339.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8326-884181.html

上一篇:一组与水有关的动物图片(续六十三)
下一篇:水生所所史拾零(开篇)
收藏 IP: 27.16.118.*| 热度|

10 赵美娣 胡九龙 科苑往事 朱晓刚 尤明庆 冯大诚 李颖业 徐旭东 蔡庆华 韩玉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9 03: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