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良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iaoliang

博文

我的“姥姥”和“亲娘”

已有 4479 次阅读 2014-10-12 08:50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姥姥”是我的外祖母,“亲娘”是我的祖母。

外祖母是江苏无锡人,方言应喊“舅婆”。但母亲在河南郑州生下了我,便按当地称呼喊作“姥姥”。祖母是江苏常州武进人,方言称呼祖母为“亲娘”。

“姥姥”是新女性,毕业于南京二女师,做过小学教师,写得一手娟秀的钢笔字,还会用一种叫“德国漆”的颜料在白瓷板上作画,就叫“德国漆画”,很会打毛线活。“亲娘”裹了小脚,围着锅台转,虽不识字,却会抑扬顿挫般“吟唱”《百家姓》,说是爷爷教她的。


陈超《暖阳》  绝版油套木刻版画  84×122cm  2009年作  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画家细致刻画了一位抱着孙儿的奶奶形象,奶奶面部和双手的皮肤皱纹显出时间的沧桑,孙儿虽是背影,可虎头帽和百衲衣却透露着奶奶的一片疼爱。背景的民居是北方乡村,天高云淡,金黄色的阳光沐浴着祖孙俩。暖阳者,冬日温暖的阳光也,一如奶奶的慈祥和关爱。

看到陈超《暖阳》,想起我的 “姥姥”和“亲娘” 。说“想起”,是因为她们上个世纪都相继离我而去了。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母亲在河南农学院任教,父亲在武汉军区司令部当参谋。母亲在医院待产,“姥姥”前去照顾,“姥姥”是最先抱我的亲人。暖阳》中孙儿穿的百衲衣我没穿过,“姥姥”却用毛线为我织了一套海军服,包括海军帽。暖阳》中奶奶戴了顶帽子,“亲娘”也爱戴顶类似的帽子,黑色、平绒,一侧有朵同样面料的花。

本博主幼年留影,一身海军装扮是“姥姥”用毛线为我织的。

“姥姥”和“亲娘”的故事很多,各表一件吧。

6、7岁时跟随“姥姥”回无锡上小学一年级,顽皮不听话,大热天在街上疯玩,头上长了疖子,结痂脱落后形成几个疤瘌,没有头发。“姥姥”打听偏方,买来鲜活河虾(无锡话“虾”读若“呼”),剥去虾壳,将虾肉在疤瘌处反复擦拭,以期长出头发。

小学二至四年级是在常州乡下读的,爷爷奶奶有三子三女,我算是长子长孙。“亲娘”牙不好,父亲回乡探望时,买了一盒高粱饴,“亲娘”爱吃,不粘牙。“亲娘”到自留地给瓜菜施肥浇水,便叫上我和她一起抬粪桶,她在后我在前,“亲娘”总是把粪桶挪向她那一头,我这一头的重量自然减去很多。回家后,“亲娘”摸出一粒高粱饴,奖赏我这个大孙子。

小时候跟随“姥姥”和“亲娘”的日子,留下许多美好的记忆,现在回想,“姥姥”和“亲娘”——就是我童年和少年时期的“暖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8326-834985.html

上一篇:一组与水有关的动物图片(续三十四)
下一篇:一组与水有关的动物图片(续三十五)
收藏 IP: 219.140.155.*| 热度|

8 朱晓刚 褚海亮 尤明庆 科苑往事 李颖业 宁利中 李宏翰 张利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02: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