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位论文的抄袭究竟有多少?恐怕很难得出准确的数据,起界定也不那么容易,除非有太多的复制黏贴现象可以通过查重系统来识别外,其实许多学生所谓“策略性”、“技术性”的抄袭大多是没办法简单认定的。但即便这样,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有许多大范围雷同的论文被揭露。比如近期影响比较大的山东大学的硕士论文抄袭事件、西南财经大学的硕士论文抄袭事件。而刚被曝光的东北师范大学的学位论文抄袭事件却更加奇葩,因为这两名硕士研究生是同一导师指导、同一学院同一专业毕业的“同门”,前后仅相差一届。(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34489 )
据澎湃新闻报道,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05届硕士毕业生马达的《曹魏三祖诗歌特色研究》和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06届硕士毕业生张立明的《魏氏三祖诗歌特色研究》两篇论文,不仅题目、摘要、关键词、引言、参考文献等高度相似,正文内容也大量雷同,更夸张的是一些错误也相同,如马达论文的英文摘要部分用了“the Wei Kingkom”一词。这里的“Kingkom”一词显然为“Kingdom”一词的拼写(打字)错误所致,而这一较为明显的错误在张立明的论文中竟然一模一样存在。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两名硕士研究生是“师出同门”,他们拥有共同的老师——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傅亚庶,两名学生之间算是“师兄弟”的关系。
以前揭露出来的很多抄袭事件,或是抄袭国外学者论文,或是抄袭其他学者的论文,还很少有人敢直接抄袭“师兄”的论文,而且还是大面积抄袭。这样抄袭根本不需要通过论文检测查重系统比对,他们那个共同的“师父”应该一眼就能看得出来。所以此次事件,让人将怀疑的矛头指向了“师父”傅亚庶。目前还没看到东北师范大学的回应,而从此前山东大学对那件硕士学位论文抄袭事件的处理看,是撤销学生的硕士学位,取消其导师的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那估计此事件中导师将承担更大责任。
其实,对于论文检测系统是否能遏制学生的抄袭现象我一直是持怀疑态度的,它除了增加一点抄袭的难度外并无更多其他作用,可笑的是许多管理部门却把这样的工具当作法宝。如西南财经大学涉事学生的导师就表示,自己并不知道杨帆论文涉嫌抄袭的事情,并且多年前学校也没有启用“查重”系统,老师不可能保证看得出论文抄袭。西南财经大学则于2010年9月颁布实施了《西南财经大学关于启用“学术不端行为文献检测系统”的暂行办法》,硕士生论文需经检测通过后,学院方可安排论文评阅工作。山东大学的硕士论文抄袭事件,相关论文和此前一年安徽大学一学生的论文重合比超过60%,学校则表示,知网的数据库有滞后,“查重”时,安徽大学的论文可能还没来得及入库。似乎都是查重系统的问题,真的是这样吗?其实,真正负责的导师,应该对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都有指导有了解的,学生如果有抄袭又怎么发现不了呢?只是恐怕现在这样的导师实在太少了,才要依赖那些查查软件和工具。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21: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