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丘比丘是秘鲁古印加帝国的古城遗址,位于秘鲁库斯科省西北130公里的乌鲁班巴河左岸,地处海拔2430米高的安第斯山脉东边山的斜坡上,面积达9万平方米,三面临河,一面是连山的热带山林的悬崖峭壁,常年笼罩在云雾中。马丘比丘在奇楚亚语中有“古老的山”之义,也被称作“失落的印加城市”,是南美洲最重要的考古发掘中心,也是秘鲁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在山顶马丘比丘的悬崖边,人们可以欣赏到落差600米直到乌鲁班巴河的的垂直峭壁,从远处看,这座古城似乎随时都可能从狭窄的山脊滑落到万丈深渊。 绝佳的地理位置使马丘比丘成为了理想的军事要塞,因它居于两座险峻的山峰之间,四周为崇山峻岭所环抱,这座隐秘在云层中的神秘城堡是一座真正的天空之城。由于独特的位置、地理特点和发现时间较晚,马丘比丘成了印加帝国最为人所熟悉的标志。1983年,马丘比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遗产,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之一。
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几大文明古国如中国、埃及,都发源于平原地区,印加文明却发源于海拔6000多米的南美安第斯山脉。这里被高山隔断,人们说着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生活习俗,直到印加文明的出现。考古学者称,马丘比丘建于1460年左右,是西班牙殖民者征服美洲之前,印第安人修建的古城,被认为是印加帝国的文化和精神首都,也被认为是历史悠久的安第斯文化的集中代表。马丘比丘古城内约有140余座建筑,城内宫殿、神庙、祭坛、广场、民宅、作坊、街道等等一应俱全,虽然只剩下残垣断壁,但当初兴盛时期壮观辉煌的风貌仍依稀可见。数百年前,印加帝国屈辱地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居民也因为对西班牙人带来的传染病没有抵抗能力,人口在短时期内锐减百分之九十。在这样一个没有文字,仅靠口传来记载历史的民族,人口的消亡便意味着历史的终结。好在精于石器建筑艺术的印加人留下了虽不能开口,但却能够永恒的马丘比丘古城遗迹,即便这世上再没有印加人,印加文明在地球上的痕迹也将无法磨灭。
马丘比丘很小,甚至都称不上一个城市,这里有200座建筑,包括神庙、房屋、仓库和一些公共设施, 由切割整齐的石头砌成。当时大约有1000人居住在这里,现有的建筑反映了印加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宗教活动区、平民区、贵族和僧侣的居住区被严格地做出了划分。马丘比丘建筑采用的石块都是最光滑和平整的巨石, 巨石之间没有任何黏合物,却严丝合缝到连一张薄纸都无法插进。各种不同形状的石块,被如此巧妙而又精确地相互拼合起来,成为一体,所筑成的石墙,使人难以觉察到石块间的接缝,看上去,它好像本身只是一大块石头,远古时期如此超凡的技巧,真可用不可思议来形容。这种工艺的秘诀无人知晓,一如地球另一端古埃及人修筑金字塔的工艺。人们对此做过许多推测。有人说,印加人大概发明出了一种可以让石头变软的化学药剂。这成千上万块巨大的花岗岩石,来自于山下600米的采石场,哪怕在可以动用滑轮、电缆、飞行器等大型运输工具的今天, 要把海量的巨石运上悬崖也极为困难,没有人知道印加人是如何做到的。于是便有了外星人光临、上天之灵的创造等传说。面对这个令人费解的建筑奇观,不禁让人感叹, 印加人真是天生的建筑家。虽然人们迄今无法断定马丘比丘是如何建造而成的,但是它的存在,总使人们饶有兴味地想探知更多一些关于创造了这一伟迹的那些神秘而又充满了智慧的先祖的一切。
印加王为什么要花费巨大代价在一个如此隐秘的地方建造城市呢?围绕这个问题,考古界产生了各种猜测。为什么马丘比丘没有任何历史记载?为什么发现马丘比丘时没有任何被入侵过的痕迹,但却人去城空?而当发现它的人们斩除丛林荒草,揭开了废城上面的“面纱”,一个依然完整的都市出现在人们面前,其中数百幢建筑及房屋依然完好,稍作修整便可住人。按照考古学界关于美洲印第安人起源的一贯说法,位于南美的印加应当是最遥远的一个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了。印第安人越过白令海峡进人美洲,又分批数次穿过中美洲的咽喉要道,并经过数千年的培育,最终缔造了安第斯的奇葩一一辉煌的印加文明,这个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帝国文明。印加帝国还没有自己的文字,或者文字还没有被发现,处于结绳记事阶段,印加人的历史完全依靠一代代印加人的口耳相传。因为尚未产生文字,印加文明在西班牙人的铁蹄下凝固成一个巨大的谜语。只有马丘比丘古城默默告诉你当时的文明有多么发达。
注:图片选自http://pic.hangzhou.com.cn/fengguang/content/2014-03/10/content_5192572.htm
参考文献:
1.艾昕. 失落的帝国,马丘比丘. 中华民居,2010年11期
2.宋秋岩. 天空之城马丘比丘. 文史参考, 2011年第2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15: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