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看着CCTV一直在直播钱江大潮,昨天竟然在CCTV1的新闻联播中都占了不少时间,看来央视也开始更偏重风花雪月潮了,很乐意选这样的主题,这还没到八月十八的大潮时节呢,估计钱塘江的潮还能风头几天,乘着这热乎劲,偶也分享一下自己当年观潮的体验,不枉了在钱塘江边生活了几十年。
说来惭愧,虽然对我来说,观潮应该很方便,即使不到海宁去的话,其实从六和塔开始的钱塘江一路都是可以看的,但似乎是因为有太多机会观潮,结果反而真正认真去观潮的次数其实非常有限。没到杭州之前,便读过不少钱江大潮的诗,其中苏轼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印象最深刻,想象中那种惊涛骇浪惊天动地的情景却其实非常模糊,所以刚到杭州的时候是很想好好看一次大潮的,有经验的人告诉我,别挑八月十八的日子去,人太多了,找个其他月份的农历十八,一样可以看,没那么多人,看起来就从容多了。
于是策划过几次去观潮,那时概念中真正观潮就要到海宁的盐官去,好像那才是观潮的正宗之处,六和塔之类的地方只能算“顺便”看看,但总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成行,不过因为感觉反正机会多的是,倒也不着急。没想第一次观潮却是在毫无预先准备策划的情况下心血来潮去的。那天恰好是八月十七的晚上,是个周末,我们纠集了两桌人打桥牌,突然有人提到观潮的事情,说是刚好可以晚上骑车过去,到那里占个有利位置,还能边打牌边等潮水。此建议一出得到一致赞同,于是那些男生又去招呼了一些想去的人,女生则是我们一桌桥牌的四个人,组成了一个十多人的队伍,在打完一轮24副牌之后便出发了。
那是我第一次骑车走那么长的夜路,当时的路真是差,出了杭州好像都是那种不平的石子路,坑坑洼洼的,夜里还看不清路面的情况,所以便是一些大的坑也直冲过去,震得手痛屁股也痛,好在人多,倒是不寂寞,一路说说笑笑大喊大叫的,那天最大的感受是月亮还真的挺亮的,平时在城里多的是灯光照明,只有到了这种一盏路灯也没有的地方,才发现月亮的光原来也可以照亮前进的方向,心说如果是一个无月的晚上骑在这样的路上大概更恐怖吧,还在猜测是否那些没有月亮的晚上星星的光也会变得格外珍贵?
骑到半路,遇到一个也准备观潮的老乡,见我们是去观潮的,告诉说马上夜潮就会过来,可以看。当时大家还傻呼呼的懊恼来不及赶到盐官了,那老乡笑了,说是这路那边就是钱塘江啊,直接到江边,都可以看的。于是大家根据老乡的指点,把车停在路下,跌跌撞撞穿过一片农田,好像还要下一个坡,便到了江边。此时已经可以听到远远的有呜呜的声音,老乡告知那便是潮水的声音,顿时感到好神奇。又过一会,就见江上出现了一道白线,呼呼地过来了,还在想这就是传说中的钱塘江潮水吗?那潮水就呼啸而过,感觉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威力,便猜测是否这只是打前站的潮水,后面还有一波更汹涌的大潮接踵而至,可那老乡却说:不错,今年的潮水算大的。我们问:是不是后面还有?他说,那就等白天看潮了,要到中午才有,还说有些人是看完潮后飞快地骑车去追赶潮水,到一个什么地方还可以看。顿时感到好失望,觉得还没看清潮水什么样的居然便没了!
回到放车的地方大家便继续赶路,其实没多久便到了盐官。而之后发现等白天看潮还有好久啊,好在人多,便找了个地方聊天吹牛,好在我们还有两桌桥牌的人,便继续打牌,倒是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别的人是如何熬过那些时间的则没去关注,应该挺困的吧。到了白天,则感受到盐官观潮点的人越来越多,终于到了没法打牌的地步,只能干等那潮水的到来了。
日潮偶也不描述了,因为人多嘈杂,便没了看夜潮那种气氛,成了一种挤在一起看热闹的状态了,记得好几次有人起哄说“来了,来了,潮水来了!” 大家伸长脖子遥望,却半天没见动静。到终于等到潮水过来,却听不到夜潮那声音,早被人声盖过了,远远看见有几个弄潮儿驾船迎着潮水,但距离很远,没发现其惊险。潮水仍是如一条白线,从面前一晃而过,然后便结束了。散的时候远没有我们来时那么从容了,那是我见到自行车最多的一次骑行了,整个路上几乎全是自行车,当时基本没有什么私家车,好像我感觉那路上便没见有汽车,全是浩浩荡荡的自行车,至少骑出20多公里才有点空间可以前后穿梭一下。
后回忆整个观潮的过程,大家一致认为还是晚上看到的夜潮比较壮观,都后悔没有好好欣赏。而日潮,我们几乎都表示,以后再也不去凑八月十八的热闹了!那么多年过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那整个路上的过程,而潮水,完全成了陪衬。好在后来电视越来越强大,经常有电视直播钱塘江大潮,那才够意思,有航拍的,有跟拍的,还把什么一线潮、十字潮、回头潮等等都展现出来,远胜于当年亲临其境看到的潮水。所以说,有打算亲眼去看大潮的,先作好那潮水不会有你想象的那么激动人心的心理准备,没准还能有点意外的惊喜。对大多数人来说,看看CCTV的直播,一定胜过你亲眼看到的潮。
写完这篇博文,看了一下相关报道:今天潮水大约在13:40抵达萧山观潮城。哈哈,刚好同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3: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