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拖把坏了好长时间了,此前已经向家里“领导”反映过一次。但“领导”勤俭持家已经成了习惯,说还能用,我也没坚持。有一天,两节的拖把杆的中间连接脱落了,接头处的丝扣已经不能再起连接作用,“领导”亲自用塑料胶带将两节捆起来,虽然连接不好,但的确还能凑合使用。两个多星期顺利应付。可是前天晚上我用这拖把擦洗手间地板时,手握在两节杆接头处,终于断开,多层塑料胶带沾在一起,形成了尖尖的突起,把我左手食指指尖的左侧扎破了,流血了。疼痛和打字的不便,一直促使我把这个事故描述出来。
发生这个事故以后,我当时就决定第二天立即买一把新的拖把。为了不忘记,我把旧拖把的两节放在了家门口,以便出门时能想起来这件事。第二天一上班,因为有会议,为避免忘记,立即安排课题组值班人员帮助去买一把新的,并交代买最好的,我对质量差的产品一向深恶痛绝。中午,拖把买回来了,值班员也足够聪明,买了杆是一根而不像以前的两节杆链接的那种拖把,以防链接断裂事故问题再次发生。我把它放在了办公室门口(图1),以便下班时间不会忘记把它带回家。下班以后,果然没有忘记,把拖把顺利带回了家,拆开包装放在了洗手间,浸泡过后,确认其可以使用,把旧拖把扔进了楼下的垃圾桶。这件事情总算是解决了。
这件事情的启示,首先是,任何安全安全问题必须及时解决,这是杜邦十大安全理念的第七条。第二是安全投入必须到位,不得存在侥幸心理。试想,如果我在这次事故中,食指伤害严重而不能打字,要影响工作和生活,社会和经济效益没准也是可观的,这涉及安全文化元素“安全是企业运营的最大影响因素”、“安全创造经济效益”。第三,我多年前在神华集团看到一个图版,上面说不要使用把手损坏了的工具(图2),我使用了把手坏了的工具,所以出了事故。工具手把坏了,这不是小事。安全无小事。第四是,要正确对待和进行安全劝说,这是安全地完成任务的方法中的“正确地对待安全劝说”这件事,安全方面的劝说必须要坚持,坚持到安全问题的彻底解决为止。如果不能坚持,不能改变领导的决定,自己需要采取“后备措施”,工作中,如果是致命的事情不能解决,可以选择辞职,当然生活中可能就无法选择“辞职”,那只有彻底解决安全问题。第五,习惯方面。在做一件的事情、完成一项工作的时候,必须要进行识别风险(危险源,下同)、危险分析、危险处理,之后才能工作。这个风险管理方法没有想象那般复杂,只要头脑当中反映一下危险及其严重程度、处理一下存在的危险就可以了,关键是要有这个习惯,我以前曾经写过,风险管理和PDCA(planning-do-check-act)都是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养成习惯很重要,冒险作业、盲目作业都是没有这个习惯的缘故。说安全从娃娃抓起,抓什么?我想抓习惯才最重要的,这和带小孩子学习,目标是使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一样的。当然要进行一项复杂的工作,那就需要拿来安全检查表,一项一项地对照着来进行危险识别、分析和处理。第六,在动作方面要掌握的是,手握在拖把的什么位置会出事故,不再这样握就不会发生类似事故了,所以案例培训是最好的方法。
可以想一想,生产现场的安全事故不就是这样出的吗?发现安全问题,持无所谓的态度,不重视,不及时解决,安全投入不充分,存在侥幸心理,工作习惯不佳、知识不足、意识不高,动作不规范,最后酿成大事故。这就是安全累积原理(事故三角形,图3)说的,大事故都是小事故(事件)累积的结果。而且,我出的这个事故也说明,“大家都不愿意出事故”,问题是事故是怎样出的。大事故不一定是“重大原因”引起的(实际上,哪有什么重大原因啊),例如甘肃白银的钢丝绳断裂事故,致使20名矿工遇难,其原因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安全检查不认真的疏忽;导致23人死亡的贵州响水煤矿瓦斯突出事故,其原因也仅仅是网上介绍的“管理上有点乱”引起的。 图1 放在门口的拖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03730-642634.html
上一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下的二级学科设置问题下一篇:
博文最新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