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人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n

博文

从沂蒙山区到首都北京 精选

已有 5588 次阅读 2019-10-24 12:4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我这个人性格内向,人多的地方讲话紧张。原本不想参加这次活动,怕太紧张说不出话来,连累教研室。但教研室的同志们热情很高,都希望我能参加这次活动。最近正值祖国七十华诞,我感觉参加这次活动很有意义。考虑到我是党员,是教研室中的一份子,似乎责不旁贷,义不容辞。

这次演讲的主题是“奋斗的我,最美的国”,主题选的很好,我颇有几分感受,愿意与大家分享。我从个人生活工作经历,谈一谈我的感受和心得,与大家分享。说得不恰当的地方,还请诸位原谅,但我能保证,我说的都是我的真情实感。

我叫信忠保,来自山东沂蒙山区,革命老区,是山东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我出生在1978年,与改革开放同龄,今年41岁了。20岁我考入曲阜师范大学,之后在南京师范大学读硕士,2005年到中科院地理所攻读博士学位,2008年7月到我们学院参加工作。

回顾我整个求学经历,从农村到城市,从南京到北京。如果说读书梦和求学梦是成功的话,这不仅是个人多年持续努力奋斗、勤奋学习的结果,而且更多地受益于这个时代,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只是过去四十年,我们国家千千万万农家子弟,依靠读书升学,从农村走向城市,知识改变命运,实现自己梦想的一份子。

我的爷爷出生在晚清,1897年,也就是光绪二十三年,与宋美龄和徐志摩同岁。但我爷爷不像他们那样幸运,他出生在贫农家庭,没有机会读书,一辈子都是个文盲。我的父亲出生在民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2年。三岁起没有母亲,他也只读了两三年的小学,便辍学了。从我们一家三代人,大约一百年的读书求学经历,充分体会到新中国给我们农民带来了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读书让我们改变命运。

读研究生期间,我心中形成了两大人生理想:一是教书育人,成为教育家,为国家培养人才;一是从事科学研究,成为科学家,用科研成果报效祖国。显然,高校是实现我两大理想绝佳去处,可以两全其美。2008年博士毕业前夕,在我面对是赴美做博士后,还是来林大参加工作做高校教师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成为教育家和科学家是我人生两大理想,是我工作的初心,也是国家赋予高校教师的光荣使命。工作十一年的经历,我深切地体会到,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是实现我梦想的绝佳平台,我是多么的幸运和幸福。回顾历史,多少人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而我在学院工作,平台足够大,天地足够宽阔,只要努力就大有可为,因此,倍感珍惜现在工作机会,因此也不敢懈怠。

在教书育人方面。工作十一年,当过一届班主任,承担3门本科课程教学工作,先后指导23名研究生。现在,他们很多都已经步入社会,服务国家水土保持事业,成为祖国的建设者;也有很多学生在国内外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也成为教师,与我很像的人。作为老师,最大快乐是看到学生的进步和提高,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有一个幸福的生活。

在科学研究方面。科学研究是我的事业,我的理想。工作十一年以来,几乎不分黑白昼夜地做研究工作。在此,我不能一个劲儿表扬自己,说自己取得了多少成绩和成就,但整体上看自我还算满意,当然,还需更加努力。我们所从事的水保事业属于生态文明建设,国家非常重视,因此,正逢其时。最近,学校成立了黄河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水保春天似乎刚刚开始。

只要将自己工作与国家需求发生共振和共鸣,我们就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价值,就能感受到我们事业的崇高。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出生在这块土地,以后也要埋在这块土地。我们要依靠自己拼搏与奋斗,努力工作,我国家建设贡献力量,成为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无愧青春,无愧祖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8729-1203258.html

上一篇:致谢Fiona Kirkby女士
下一篇:注意知识暴力现象
收藏 IP: 219.143.13.*| 热度|

28 周忠浩 朱朝东 段含明 康建 张忆文 刘钢 王从彦 石磊 苏德辰 杨正瓴 刘立 曾英杰 郁志勇 李斐 刘利 黄永义 李学宽 夏炎 陈凤 杨金波 郑永军 杜芳 吕泰省 孙颉 周浙昆 李得建 胡德勇 陈永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1: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