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人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n

博文

村里的光棍,城里的剩女

已有 4349 次阅读 2019-6-20 08:5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光棍与剩女是大龄年男青年和女青年的通俗称呼。农村有很多光棍,但剩女似乎并不多。城市里似乎相反,剩女扎堆,当然,光棍也有一些,只是不像农村那么明显。光棍与剩女都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生道路的选择,无关他人,只关乎自己。当然,之所以成为光棍或剩女,有的是被动选择结果,希望脱单但没有机会,有的是主动选择的结果,即个人独身主义。

1.现象

(1)高额的彩礼。在西部地区,尤其是山区或者欠发达地区,高额的彩礼屡屡成为新闻报道的焦点。各种惊天彩礼,以及很多相匹配的极端事件,层出不穷。

(2)农村的光棍。近些年,农村光棍似乎越来越多,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尤其是年纪轻轻离异带孩子的农村男青年,再找对象组建家庭困难。

(3)城市的剩女。随着经济和教育发展,大量女青年涌入城市,但对婚姻选择较为谨慎,逐步形成了一个大龄女青年扎堆的现象。这种现象最显著的是香港,单身一生女青年多如牛毛。

2.原因

(1)重男轻女。长时间以来,重男轻女观念较重,而随着科技发展,选择性生育导致性别比例失调。新生儿男性多于女性,随着时间推移,多出来的男性逐渐成为现在光棍客观群体。

(2)人口转移。随着高考、外出打工等,农村青年逐渐走向城市,而留守农村的男青年,在性别比例失调和女青年出走的背景下,成为光棍的概率大增。

(3)女性独立。随着社会发展,受教育程度提高,尤其是经济上的独立,女性逐步获得人格上的相对独立,不再像旧社会那样依附男性。现在女性很少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多忠于自己、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

(4)婚姻观念淡薄。旧的家庭婚姻观念逐步淡薄,新观念尚未形成,多元化认识趋向明显。新新人类家庭观念较以往轻,忍耐力也大不如从前,略有不合就容易离婚,因婚姻破裂而导致光棍和剩女问题日渐突出。

3.问题

(1)农村光棍问题严重,导致彩礼水涨船高,婚姻异化,成为一种买卖行为,经济属性强化,导致临婚青年和家庭压力暴增,幸福感指数下降,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积累,甚至出现因婚返贫、因婚负债、因婚自杀等现象。

(2)农村的光棍和城市的剩女,因为适婚男女青年空间上不匹配,婚姻选择要求和标准差距极大,导致这个现象难以短时间解决,尤其是多重复杂的社会背景下。

(3)农村大龄男青年情绪低落,人生悲观,游手好闲,喝酒赌博现象较为普遍。因婚姻破裂的单亲儿童,从小缺乏家庭关爱,并没有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这些都是社会安定和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

4.对策

(1)国家要强化对买卖婚姻的打击,通过电视剧、自媒体等各种宣传方式,进行正面引导,倡导健康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2)可以适当鼓励国际婚姻,鼓励农村大龄青年到越南、乌克兰等国家劳务输出,缓解农村光棍日渐成灾问题。

(3)对内心社会程度不高、遭受恋爱或婚姻创伤以及原生家庭不健康等留下的阴影,国家与社会应增加心理辅导供给,减少并切合实际的想法,鼓励他们勇于面对现实。

(4)强化大龄男女青年沟通交流平台,提高大龄男女青年的配对机会。走流量,去库存,减压力,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后记

城市里的剩女,通常是对现实的不妥协,标准的不降低,对爱情与婚姻有着较高的标准和要求。具体要求通常包括:长得帅,教育好,工作棒,社会地位高;有车有房收入高,性格脾气好以及老家没有经济负担,在北京可能还有一个户口问题。

农村里的光棍,通常是优点不突出、缺点不明显,性格内向、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尤其是,村庄区位条件差,家庭经济中下水平,家族势力单薄,性格上内向,个人心智平庸,都很容易形成资深光棍。

城市的剩女,只要将择偶标准稍微降低,找个对象还是很容易的,城市剩女大多是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主动选择。农村里的光棍,大多是被动选择,即自己并不想要光棍的生活,但实在是无可奈何。

这个世界真是不公平,在农村往往是地痞流氓、恶霸混混妻妾成群、儿女成堆,而老实巴交、勤劳质朴的庄稼汉,却是郁郁寡欢地度过了孤独一生。

这个世界上没有救世主,个人婚姻问题还要靠他们自己努力。光棍和剩女容易形成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如果想生活有所改变,有所转机,首先是内心的改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8729-1185921.html

上一篇:高淘汰是科技崛起发动机
下一篇:带孩子爬山去
收藏 IP: 219.143.13.*| 热度|

19 郑永军 范振英 刘勇 王安良 王从彦 武夷山 朱晓刚 李学宽 徐耀 褚海亮 汤茂林 刘光银 韩玉芬 杨正瓴 李祖龙 苏保霞 李得建 杨金波 陈永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5: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