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j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tj

博文

修车记

已有 2399 次阅读 2015-12-6 16:07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修车记

这辆爱车,骑了半年,修了半年,已赠出。

初到京城工作的时候,鉴于城市之大,决定先购置一辆坐骑,毅然狠下心来,在大兴区的另外一端买了一辆,连夜试行25km,效果还不错:几乎全新,变速到位,只是——慢。心想班上这~3km距离还是不是问题的,问题是我和丽丽两个人骑,他就有些受不了了。终于在今年年初,断了腿,长期在家养伤,开始了漫长的维修过程。

细细回想,我的爱车也是无辜的。在受伤以前,他已经断了一个筋骨,腿脚开始颠簸,当时我们骑在维修的路上,并没有发现。直到有一天,我们从马路牙子上一跃而下,只听“Duang”的一声,车圈断了。这并不突然,当时已经可以看到2根辐条已经断裂,车子长期处于不平衡的时期。纵使他想再坚持一下,也挺不住这一颠!

是的,他已经尽力了。这个时候无论我们怎样后悔日常没有悉心照顾、定期保养,事已至此,已无话可讲,直接去修车摊检修一番即可。谁知,这是一辆刀泉的24型车,这里的师傅并无相应的配件,无法维修,只有重新特意的购置车圈与辐条方可,不过这样手术费用就要两百元左右了。我们也是无力为之,不得不忍心放弃这样昂贵的维修。经过几番询问,无一家摊铺可以立即维修,于是,我们决定自己购置配件,独自修理。

因为此事,我们争论过、商讨过甚至冷战过,纠结之处在于能修否?何时修?怎样修?也不怪,因为这涉及到更新刀圈,需要拆下所有的辐条,再对称性的装上,这需要技术活。我们没有太多信心,因为毫无经验,心中没有预算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耗时耗力还超过了修车师傅的估计,最终无法完成再转身去修理摊,就更不合适了。可希望就在于我们为何不能做好?难道只因为没有做过?难道只因为复杂?

后来,我们统一了,开始了。

购置车圈并不难,直接查看已坏车圈即可看到型号,选择一个较为廉价的刀圈即可。专业的山地车有独特的圈,价格各异(师傅说要二百元以上,我们只选了三十元那一款)。同时我们买了几根辐条(修理时换一根要一元,自己一员可以买到15根,质量的差别就不计算了),长度可以自己测量。没过几日,货物就到家,周末我们就开始维修了。

拆外带,抽里带,卸碟刹,摘飞轮,终于见到了辐条的另一端,剩下的就是一个接着一个拧下来。三十六根,分在花鼓的两端,轴心对称的分布着,时下心想这套设计真的很神奇:一个大圈,一个小圈,之间只有几条直线就可以构成另一个大圈。有时真的很像现实里面的我们,几个简单的人,凑在一起可以经营一个不简单的公司,要的是里面一个拼接起来的部门,相互之间用一些简单的联系连接起来,就可以运转。

安装辐条的过程是最有意思的,三十六个孔,可以4x9,可以3x12,还可以2*18,原来看着那么熟悉的辐条就是这样一条一条有秩序的排列。在穿孔之前计算好,穿插的过程又是一个技巧和力气活,好在有丽丽帮忙。安装完里圈,准备穿外圈的时候,发现不对,应该先穿外圈,再里圈,这样会省去很多麻烦!哎,不得不再一次全拆下来,重新安装。

全部辐条进入各自位置的时候,可以收紧股条,调整圈形,这是靠耐心和技术的一步。我们拧啊拧啊,动啊动啊,尽量的对称的调成。有一些已经拧到了螺纹的尽头,有一些还在中途,我们发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辐条怎么无法收紧?难道编法错了?还是辐条长了?还是——车圈与之前的不同?细细比较了一番:辐条比之前的还要短一些,编法没有错,是车圈有差别。外围直径与24车圈一直,是内径有些深,这样的好处是辐条距里带更远些,不容易扎破内胎,只是相对而言辐条就有一些长了。看来不得不更换一次辐条了。

于是,我们又买进40根587.5px的辐条,外加一个花鼓,一面到时还不配套。这回的拆卸和安装简单了不少,结果还是有一点点长,即使换一个花鼓也没有办法,虽说辐条和花鼓是配套的,看来还是这个车圈和人家合不来。这一次遇见了更严重的问题:当时飞轮的拆法,错了!这是在到修理铺找师傅帮忙平衡辐条时发现的,人家一看你的飞轮就说这是装不上的,需要换新轮。有些师傅不愿答,好像防备他的技术外泄,不过也有师傅说了一些原因:应该那样拆,不应该这样拆。我问为什么啊,师傅说,我没见过这样卸的。这样的答案我喜欢,没见过,不代表不可能。

于是,在采购下一次辐条的时候,我研究了一下这个飞轮:里外两套,中间含着两行滚珠,里面有一卡槽,看着那一转一卡的过程,还真是神奇。里面还有两个非常薄的垫片,估计是挡住滚珠的作用。我在想,师傅说不可能的地方在哪里呢?最终我还是没有看到不可能,只知道有些费事,只是费事而已!因为我又一次把它装了回去,没有黄油,取了1g的凡士林就搞定了。可惜我还是没有用上,因为丢了2个不致命的滚珠和一个不可缺的垫片,这样的飞轮吃不上力,更无法拖着我和她一起走了。

这回,采购了更短的辐条、新的飞轮,外加一个拆卸飞轮的小工具:内置扳手。这次的安装本想应该很顺利,感觉终于可以骑着出去走了。可还差一个地方——碟刹的卡槽。这个碟刹无法正常的卡在卡槽,正常骑行的时候是负重的。调试半天,也无法调正到何时的位置,心想,一定是辐条的位置没有调整好。虽说圈和条是平衡的,可相对于车架有些偏倚,这也就使得刹车无法入位。

后来,我们放弃了这个后刹车,在拆除的过程中还遇到了一件趣事,碟刹固定在花鼓上,当时在正向扣和反向扣的问题上,我们和一个师傅有不同意见(因为人间有钢管钳)。师傅很是坚持,可我终觉得不对,试过很多次的方法也卸不开,说明他的方向是错的(其实他坚信的解释也是错误的)。后来为了证明孰是孰非,师傅终于拿出他心爱的钢管钳,证明了他所坚持的方向是错误的。

就这样,车子骑了几次,还算可以,可毕竟还是有些不平衡,后期又调试几次,才刚刚能满足她的需求。回想起来,开始的选材很关键,选的车圈,决定了后续的辐条安装;拆卸的方法很重要,飞轮需要正常的手法;调试的过程真的需要耐心,其实没有技巧而言。

整个过程和在公司做项目太像了,和做一道菜也非常类似,估计和人生的轨迹也有相仿之处。生活无处不在,欢乐随处可见,幸福就在身边哪。

加班完毕,回家——

TJ 康龙化成

2015年12月6日星期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1539-941414.html

上一篇:如果,我老了
下一篇:A new day has come
收藏 IP: 1.202.225.*| 热度|

1 周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1: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