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C201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C2011

博文

与年少有关的日子 精选

已有 10639 次阅读 2015-6-30 09:31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与年少有关的日子

曾泳春


夏天我们去上学

    小时候的冬天很冷,但夏天没有现在这么热,一把蒲扇就可以过夏天了。

    80年代初的古城,安安静静的,大街上极少有汽车通过,连自行车都不是那么多,古城的交通通常靠走路,或是搭三轮车。那时我住在外婆家,在实验小学上学。从外婆家的修文西路到实验小学,是一段不短的路程,走路差不多要三十多分钟。我每天要在外婆家和学校之间来回走四趟:上午走去学校上三节课,回家吃午饭;午休后再走去上两节课,放学回家。那时小学生放学不需要家长来接,而是排路队回家。家住在同一方向的同学排成一队,一起啦啦啦地唱着歌儿回家。而上学通常也是结伴而行的。我和复旦才女就是在上小学时结成了深厚的友谊,我们一起走得很快乐。

    我去学校有两条路线可走:从百年中药铺天益寿开始,一条是穿过府埕和中山公园,从延安路走到学校;另一条是从天益寿往另一个方向拐,可以走到青年路,沿着青年路一直走到学校。延安路是古城最重要的一条路,市百货大楼在这条路上,百货大楼里可以买到几乎所有需要的日用品;市公安局也在这条路上,门口总停着那种三轮摩托车,似乎随时会呼啸而去。即便如此,在80年代初,延安路也只是一条宽广的静悄悄的街道,我们几乎可以边走边在街上玩皮球。

    虽然每天要走不短的路程,感觉中从没觉得辛苦。一天节课,在学校里呆的时间并不很长,而且记忆中都是游戏。扔沙包、闯通关、跳皮筋,是我们在学校常玩的游戏。我柔韧性不错,跳皮筋很能,能跳到第三颗纽扣那么高;我跑得也比较快,闯通关也很能,能一路闯过三关,胜利通关。我是真心喜欢玩这些游戏。

    南方炎热,夏天下午3点半才上学,因而中午的时光悠长(曾在《少年文艺》上看过一篇作文《三点半放学》,写的是上海小学生的事儿,小伙伴们顿时惊呆了:上海小学生竟然下午三点半就放学了!)。吃了午饭,我们会玩一会儿游戏才去上学。在家玩的游戏通常是踢毽子、跳格子。外婆家的天井是一整条一整条的青石板铺成的,每条青石板的宽度正好够跳格子。于是只要用石子在青石板上划三条竖线,就形成跳格子用的网格了。夏天的中午很热,知了在叔公祖家的芭乐树上叫个不停:热,热,热!几个小孩子快乐地在青石板上跳着格子,红彤彤的脸上挂着汗珠。天井里外公搭的花架上,太阳花怒放,在正午的阳光下,陪着我们游戏童年。

    我们经常玩到上课时间快到了,才扯起书包往学校跑。书包是妈妈做的花布书包,如果是走路,我们就会装出小淑女的样子,把书包搭在一边肩膀上,慢悠悠地边走边逛。时间紧急的时候,我们就不顾淑女形象了,把书包跨过一个肩膀斜背着,朝学校狂奔而去。书包里通常有两本书(语文、数学)、两本作业本、一个铅笔盒,书包在奔跑中不停拍打在小屁股上,铅笔盒里几支铅笔咣咣地颠簸着。这是一道风景线,大人们看到了,就佯装生气地说:这群贪玩的小孩,又要迟到了。

    因为上课晚,下午放学就不早了,但南方的夏天有着长长的白天,放学时太阳也还高高地挂在天上。我们排着路队快活地回家。快活是因为又可以玩了,放学的这一路有很多乐趣。我们现在把书包搭在一个肩上了,小淑女般地走进中山公园,这里真是乐园啊!怎么玩也玩不够,打拳卖膏药的带来一篓蛇,在这里铺开了表演,为了卖膏药,他们把表演拖得很慢很长。听到卖膏药的喊着“我马上就把蛇拿出来了”,我们拼命挤进人群,垂涎三尺地等着看蛇。可是他喊了一遍又一遍,又说了很多关于膏药的话,依然没有把蛇从篓里拿出来让我们看。眼看太阳已经快落下去了,我们只好悻悻地挤出人群,一边往家走,一边还恋恋不舍地回头,期待他在我们离开的最后一刻把蛇亮出来,而这样的期待总是以失败告终。现在我怀疑他那篓里根本就没有蛇。

   吃完晚饭,趁天黑之前在天井里支起一张小桌子,趴在桌上做作业。作业很快就做完了,天也黑了,白天的灼热逐渐消散。巷子里的亲戚们就摇着蒲扇聚集到外婆家,开始谈天说地。外婆在天井里摆上几张竹椅,人们坐在天井的竹椅上,一下一下地摇着蒲扇。我是懒得摇的,外婆就会给我扇。那天上的繁星俏皮地眨着眼与我传情,夜晚的花香格外浓,有时,我就在外婆一扇一扇的凉风中,甜甜地睡去。


我们那时的情愫

 

    在80年代中期,有一篇闻名全国的高中生作文《柳眉儿落了》。我记得文中的第一句是:“她重重地跺了跺脚,拍了拍落在肩头的柳眉儿,对他说:‘走吧,湖边冷。’”这篇登在《语文报》上的高中生作文,当年给我们的震撼是非常大的,因为,这是一篇关于早恋的文章,而且据说是第一篇公开发表的由中学生写的关于早恋的文章。那时大家偷偷传阅这篇文章,品味着文中对视、拉手的情节,觉得作者勇敢得让我们脸红。虽然老师明确表示了这是一篇很好的作文,让我们好好学习一下,但我们就是不好意思光明正大地好好学习,就是要偷偷摸摸地传阅。因为,当时我们(表面上)是以喜欢与异性交往为耻,以蔑视异性为荣的。

 高中三年,我们的班主任是陈丽明。当时还很年轻陈丽明,用她既开放又保守的方法,让我们安然渡过了青春期的躁动,记忆中我们班没有出现过早恋现象,至少我丝毫没有觉察到。

    陈丽明曾经因为一个项目去美国留学一年,我不知这一年的出国对她的教育观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我们这个班级出了好几个优异的同学,而同学间的融洽一直保留到今天。现在想来,陈丽明给了我们很多自由。她从不压制我们的想法,我们可以在周记中尽情地向她倾诉心中的想法:那些半懂不懂的情愫、那些学习上的苦闷、那些对某些同学的不满,都可以写给她,可以用中文写,也可以用英文写(当年的复旦才女在高中时就用英语每周向陈丽明转播一场足球赛)。而她看了我们的心情,既不张扬,也不漠视,以一种平和的态度与我们单独交流。这些交流让我们知道:这些都只是人生中必将经历的一些事情,在那时那刻可能觉得是很大的事,而走过去再回头看,就会发现只不过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一种而已。

   陈丽明用这种自由宽容的思想,排除了很多同学心中的烦忧。这是她开放的一面。而另一面,她对我们是严格的。比如,从高一开始,她就把班上的男生和女生的座位分开,女生坐教室的前半部,男生坐在后半部。当时男女生是不讲话的,除了几个班干部在讨论班里的工作时很偶尔地会交流一下外,男女生几乎不交流。都给分隔在教室的两段了,还怎么交流!因而有些朦胧的情愫,因为相距遥远(遥远地分布在教室的两端)而熄灭了。高中三年我一直坐在第一排,极少回头去看坐在教室后半部的男生,所以对那些长得很高坐在后排的男生的脸,我几乎没有印象,不知他们长得圆还是扁;而我们班的男生三年来也只看到我的后脑勺。前几年我有一次回厦门,在厦门的同学聚了一下,有个男生感慨地说:今天才第一次看清楚同学YC长什么样。

    我们班有时也会举办一些活动,比如郊游、联欢会、甚至班级舞会,陈丽明都会支持我们,而我们也仅限于在那样的场合尝试着男女生做一些交流,活动一结束,马上又各过各的了。但那些活动却留给了我们深刻的回忆,那些从年少就发展起来的情愫,如水一般安静地流淌,变成一种深层的友情,深深地蛰伏在我们心底,一直到中年。

    而其实,当年在看了《柳眉儿落了》之后,我写过一篇模仿的作文,以情窦未开的心,写了一篇相当成熟老道的关于恋爱的作文。


农业科学研究所

    父亲的研究所在当年山清水秀的农村,小河、水渠和围墙把它围成一个温馨富足的小社会。我在上高中前住在市里外婆家,但周末和放假都会回到研究所。研究所里有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有一块块的田地,种着水稻、甘蔗和黄麻。那时的暑假总是长得似乎没有尽头。暑假时,甘蔗正在成长。六月蔗虽不是很甜,但营养却是最好的。在炎热的中午,趁大人午睡正酣,我们一群孩子偷偷钻入甘蔗田。到蔗田当然是“偷”甘蔗吃了,但其实根本不用偷,因为研究所的甘蔗是做实验用的,做实验采摘的甘蔗总会有剩余,父母便会把实验剩下的甘蔗带回家给孩子们吃。但我们觉得那样的甘蔗不好吃,而偷偷进入蔗田自己摘的甘蔗更好吃。所以在漫长炎热的夏日中午,我们在蔗田里选甘蔗,一根甘蔗啃两口,又盯上了另一棵,倒像是掰玉米的狗熊了。当然,我们的破坏不会很大,因为榨糖的甘蔗很硬,啃一根就很不容易了,而且,我们到蔗田还有另一个乐趣,那就是捉知了。蔗田里的知了与树上的大黑知了不同,是那种小小的绿色知了,伏在同是绿色的蔗叶背面,唧唧地拼命叫着,你却并不容易发现它。我们用一个玻璃瓶装被捉住的知了,一会儿就能装一瓶。这倒是干了好事,因为知了是害虫,我们捉知了是做好事,偷甘蔗是干坏事,扯平了。但快乐是不消说的。

     暑假过半,水稻便收割了。这真是大好的时光啊!土地都露了出来,青蛙无处躲藏,在光秃秃的地里一蹦一跳的,这是我们扑青蛙的时候。我们总在傍晚时分来到地里,选那些个头小的、长得俊的青蛙,趁它的脖子一鼓一鼓的时候,用小手掌一扣,就把它扣在手掌下。它会在手心里扑腾扑腾,搞得手心痒痒的,一会儿便不动了。于是把它抓到手心里,翻过手掌欣赏我们的战利品。野生的青蛙是很俊俏的,颜色鲜绿、身形结实瘦削。我们把扑到的青蛙放入塑料袋里,然后聚拢来,比较谁抓的青蛙多,谁的青蛙俏,并经常因为这种不客观的比赛争得面红耳赤。最后,长得俊的青蛙会被我们放了,而那些长得丑的,被我们喂了鸭子。

     研究所最吸引我们的是那条水渠,清清的渠水汩汩地流着,有一种清凉的安静。我们喜欢卷起裤管,在渠里淌水。那水真清啊,水里的石子、小鱼,都看得清清楚楚。小鱼是混进渠里的,鱼在渠里是不能生活的,因为渠水流动的速度不低。渠里既然能混进小鱼,也能混进别的生物,比如蚂蟥,还有水蛇。我有次在渠里淌水,就被蚂蟥吸住了。似乎倒不是很痛,但看到那种没有骨头的软软的虫子爬在腿上拼命吸血,我恐惧得哇哇直哭。哭也没用,也得等蚂蟥吸饱了血,自己撑得掉了下来。但擦干眼泪,还是没有影响我对水渠的依恋,我依然爱那渠清清的水,那是少年安静流淌的心。

     南方的特点是暑假很长,但寒假短。我的印象中,寒假就是过一个年。从前过年是很忙碌的,但忙得很高兴,大家心里都有一个盼头,过年了!而研究所的过年还具有专业性,那就是熬糖。冬天是甘蔗收获的季节,人们要先到蔗田里,把蔗叶扒下来,屯起来做熬糖的燃料。然后就是熬糖了。几口大铁锅支起来了,甘蔗已经榨成蔗汁,倒入铁锅里,火在下面烧起来,用蔗叶做燃料。不久,锅里的蔗汁便咕嘟咕嘟地沸腾起来,一股糖香弥漫出来。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香味,甜蜜、温暖、富足,弥漫着整个研究所。蔗汁继续沸腾,水分不断蒸发,汁水便逐渐稠起来,变成了糖稀。这时,嘴馋的我们就忍不住了,用竹签到锅里挑起一点糖稀,迫不及待地送入嘴里。甜啊!这是没有添加任何添加剂的糖。等我们都馋嘴过后,糖稀里便要加入石灰,才能制成红糖。研究所熬出来的鲜亮柔软的红糖,与商店里卖的那种发黑发干的红糖不可同日而语。熬成的红糖分给所里每户人家,于是家家就开始做年糕了。闽南的年糕称为馃,在糯米粉里加入红糖,变成红褐色,馃被做成龟的形状,称为“红龟馃”。

    当散发着蔗糖香味的馃放到箩筐里的时候,过年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1950-901629.html

上一篇:顽主
下一篇:人情淡如茶2
收藏 IP: 180.159.98.*| 热度|

58 郑永军 张晨凯 柳林涛 李学宽 黄永义 应行仁 张士宏 武夷山 杨正瓴 李志俊 孙瑜隆 陈楷翰 赵凤光 褚昭明 冯大诚 程娟 钟炳 徐耀 邵艳军 彭真明 朱志敏 李伟钢 邢志忠 罗果志 邵鹏 罗帆 韩玉芬 王晓明 刘光银 水迎波 贾伟 王春艳 吕喆 蒋永华 董全 王桂颖 韦玉程 季丹 杨建军 滕岩 朱高明 徐晓 黄家强 crossing anran123 biofans htli rucjjj fei763 nonliear UNCblue GDHBWQ yunmu feixiang2008 jiareng clp286 Tina8 straponFHawk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0: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