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cyzm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cyzm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博文

青椒7:半活不死的科研

已有 15046 次阅读 2015-6-23 08:04 |个人分类:青椒|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前两天偶然间想到一个不错的课题。课题本身非常有趣,algorithm上是一个clearly defined的问题。心里高兴!又一篇《bioinformatics》有戏了! 于是花了整整4天时间换了3套不同的方案实现它,累的头昏眼花,平生第一次觉得编程会伤大脑,可惜三套方案的执行代码跑起来一个比一个慢,处理一套标准数据需要至少一天时间。有点奔溃。硬着头皮再上并行算法。四个核并行计算,效率却只比原来提升20%。尼玛啊!

       问问谷哥。好家伙! 原来这个问题的核心算法2010年就已经有解决方案了。拿过来用了下,效率比我的代码大概提升了100倍。于是嘲笑自己:其实我是一个二手的程序员。然后又意识到,如果说我做程序员是“二手的”,用郭君德刚的说法,我作为一个biologist估计就真是“七手的”了。尼玛啊!

   突然为自己感到无比的悲哀。博士毕业4年。没有丝毫能够引以为傲的知识和技能,没有一个能够拿的出手的科研成果;没办成一件值得一提的事,穷的叮当响,房子都买不起。科研事业苟延残喘,科研工作以paper和基金为直接目的(以职称和收入为终极目的)。最可怕的,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种现实几乎没有扭转的可能。尼玛啊!瞬间,真想彻底的离开这半死不活的科研,进工业界。

   自然的,无比的悲哀之后要自我肯定一下。其实自己也还不错。在SCI上发废纸还是基本不太费劲,用英语教入门的研究生课还是可以的,收入其实还是能满足基本的生活;虽然没有办成大事,也办成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亦乐乎?  

   苟延残喘的科研事业,可以说,半死不活,也可以说是,半活不死。陀思妥耶夫斯基讲“时间与耐心是最强的力量”。如果持续的努力,这苟延残喘的科研有一天也应该能彻底的活过来吧。——这个应该是科研人员的基本信念,其是否成立反而并不重要了。



*********************

往日博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2469-899921.html

上一篇:笑话1:做教授和拉屎的相似之处
下一篇:西浦3: 八万一年的学费到底值不值?
收藏 IP: 121.236.203.*| 热度|

26 姬扬 赵美娣 赵凤光 许有瑞 张博 黄仁勇 张骥 郑永军 蔡小宁 苏光松 赵保明 陆绮 王云龙 李满枝 王春艳 李天成 余宗宝 金耀初 龙良鲲 王伟 姚伟 wgq3867 brns chenhuansheng xuexiyanjiu guest0311005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0: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