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熵、概率和时间反演---是上帝还是妖魔鬼怪(1)?
从李淼大侠在科学网最新博文“Don Page的神学三部曲”中,二傻子一路跑到其私家博客中的“关于熵(2)”一文,发现极其精彩!而且李大侠与网友们断断续续的讨论进行了一年有余!赞叹之余,灵感迸发,也想发表一些想法,关于“熵、概率和时间”,其中有鬼!
首先,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熵”的基本概念:
熵的概念最初是由R.J.克劳修斯在19世纪中叶建立的,1870年,玻耳兹曼给出了熵的统计解释,并确立了公式S=klnW……按热力学第二定律,出现了“宇宙热寂说”,宇宙最终死路一条!于是玻耳兹曼先自杀了……后来,霍金等人引入了黑洞熵,它与黑洞视界面积这样的几何概念有了联系……熵增原理似乎仍是宇宙大规律,于是有人开始研究玻耳兹曼白痴大脑出现的概率和爱因斯坦天才大脑出现的概率哪个更高?于是,人择原理出现,上帝蠢蠢欲动……当然,由普利高津和哈肯建立的非平衡态统计耗散结构理论及协同学理论,使人们对熵有了更新的认识,在无序中产生有序机制的出现,使得熵在许多方面都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比如,在生物学中,生命现象也与熵有着密切关系;在信息论中,1948年由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第一次引入到信息论中来,信息熵与信息量的概念有联系……
于是,
有人说"信息熵","热力学熵"和"黑洞熵"可互相转换!
哇塞!!!
宇宙热寂说可以让玻耳兹曼自杀,却吓不倒二傻,至少还能看见新的星系在不断生成,地球上万物生长井然有序……二傻每天能吃三碗干饭加三瓶啤酒,基本转化为有序的肉体和更加有序的大脑思想体系……但是,有人说“热力学熵”、“信息熵”和“黑洞熵”可以互相转换!在二傻听来,就是在说:
肉体灭了,灵魂更强!而且灵魂可以通过黑洞进入天堂!
我晕!!!
晕过之后,发现上当了!又是人类自己玩自己的文字游戏。这几个“熵”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包括什么物质熵,辐射熵等),而且八棒子打不着,干嘛要用同一个名词啊?
话说回来,熵、概率和时间这三个概念倒确实和“上帝”或“妖魔鬼怪”有关!而且相互纠缠,不分彼此,概念混淆!黑白不分!
======================
先说“熵”……唉!还是不说了,因为太简单(如前述,如果不混淆概念的话)!反正“熵”和“概率”是直接关联的……
那说“概率”,热力学第二定律用白话来说就是:
“一个封闭系统必然向大概率事件方向发展”
--- 您老实说这是不是废话?!
--- 但是,世界真的是这样发展的吗?非常明显,世界的发展都是因为一些重大的小概率事件而得到巨大变化的: 夏娃偷吃了一个小苹果,地球人惨遭千年惩罚! 三个女神为争抢一个刻有“献给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的金苹果,引发十年特洛伊战争!出了个哥白尼,太阳就绕地球转了!出了个MAXWELL,真空光速就不变了(MAXWELL其实是相对论和场论的真正鼻祖,可惜后人不太理解)!出了个玻尔,世界就量子化了!出了个爱因斯坦,时空就弯曲了!出了个哈勃,宇宙就膨胀了!出了个霍金,黑洞就蒸发了!……(世界上古今中外众多的社会变革现象就更不用说了吧?)
所以,无数历史事件证明:
“发生的重大事件必然是小概率事件!”
(傻子第一原理)
其逆定理是:“发生的小概率事件必然是重大事件!”
--- 违反基本逻辑? 也没有事实依据? 胡说!!! 一亿个精子历尽千难万苦, 终于有几十个活着找到了卵子, 其中一个又鬼使神差地率先进入...这算不算小概率事件? 是不是重大事件? 你以为自己是谁啊? 整个就是小概率事件的产物! 意义重大吗? 当然! "我"最重要...
其逆反定理是:“发生的大概率事件必然不是重大事件!”
--- 符合逻辑,但如此说来,由于宇宙必然向大概率事件发展,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所预言的宇宙“热寂”也不是重大事件了?胡扯!!!宇宙都死了,人类当然也死光光!这难道还不算是重大事件?
二傻还在玩文字游戏中发现一个特有趣的定理:
“重大的小概率事件必然发生!”
(傻子第二原理)
这点,所有玩股票的和玩麻将的弟兄们应该深有体会!而这就是“生命力原理”或“人择原理”...但不知在逻辑学中这算那门子东东?哈哈!
好了!这里面其实藏着一个非常复杂的新问题:
“什么才算是重大事件?”
--- 宇宙热寂了是重大事件吗?人类灭亡了是重大事件吗?股市崩盘了是重大事件吗?打麻将捉五魁了是重大事件吗?从几亿个精子中闯出一个"我"是重大事件吗?......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
================
完蛋!二傻开始跑题了, as usual, 再看此篇文章已经够长,为了不浪费大伙时间,下次再谈“概率和时间反演”以及其中的“妖魔鬼怪”问题吧!不好意思啦?哈哈!
(未完待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1: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