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wufp 真实,自由,诚挚,平等 (个人天地,纯属消遣)

博文

科研经费本来不是个事儿

已有 14151 次阅读 2015-3-20 11:1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我向来不愿意去查一些数据,一是麻烦,二是怕泄露机密,三是有些事儿其实谁也说不准确。譬如科研经费的情况,大概毛估估,我所在的科研系统,大约6万人花了大约600亿的研究经费,也就是说,平均每个人每年的研究经费在100万以上。至于这些经费是哪里来的,不是我这个平头百姓说得清楚的。不过,我想说清楚的是,摊到我们每个真正的科研人员头上,平均应该在130万元以上,因为我们有大约1/4的人口是行政人员,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员是不花科研经费的。以我所在的小单位一共20来号人的业绩看,我们从来没有达到过这个平均数的一半。按照常识,平均每个PI大约应该有600万的经费。再如,旁边著名的大学,老师的人数查不出来,博士生是不到7000人,而每年的经费在30亿左右,假设该校有理工科研的PI~3000人,平均每人也在100万以上。

       很多人都说,争取科研经费是为了搞科研,也有很多人在呼吁国家改变经费的使用监管方式,要求放开,放松,我认为都可以理解,但是,这种要求错了,是荒唐的,更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关键。

       科研经费平均数额很大的情况下,为啥你没有或者说我分到的很少?难道真的是你水平低?难道真是我们的年轻人都那么无能?没有人才计划,年轻人无论多么优秀都拿不到应该得到的资助,为啥?很简单,有人多吃多占了。

       那些人为啥拿那些需要冥思苦想才能花掉的科研经费?因为科研经费的多少是与绩效工资挂钩的。全世界只有在中国,每年都数数,数拿到国家科研经费的数额,算成点数,并按照这个工分发绩效工资,而更为核心的是每个单位的工资总额是一定的,因此,如果拿到的项目越多,经费数额越大,在本单位可以分的工资总额里所占的比例就越大,绩效工资也就越高。

       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体现多劳多得,为本单位贡献越大,绩效工资越高。其实,您忘了,我们都是事业单位,是非盈利机构,不是公司。您更忘了,这种导向的结果拿钱拿项目多少渐渐的就变成了一种权力的游戏和兑现。您估计永远想不到,那些已经被提拔到局长,副部长,甚至部长或者更大的官,都不愿意拿他当官的工资,而是永远留在基层,和其他科研人员共甘苦的动力源泉就在这个小小的环节。

       如果改变一下考核绩效的指标,即由获得多少,改成为社会贡献多少,把国家和上级部门的所有科研经费当成经费而不是业绩,只有把产出,即文章,专利,科技服务,技术转让,为社会的研发等作为计算绩效的指标,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把权力兑现的窗户关上,我看既不需要这么多的人均经费,也不会挖空心思想花掉做花账写出来的那些根本花不掉的预算,不需要每年不断的检查预算执行情况,更不需要那些翻箱倒柜的审计,只要有可执行的比较严格的报销规定就可以了。

       个人认为,把所有纵向经费踢出绩效考核的指标最重要的好处就是公平,至于能公平到什么程度,读这篇博文的人都比我明白,你们的智商和情商都比我高。

       如果上级考核下级,国家考核研究机构和大学都遵循这样的原则,只问贡献不问获取,我看不会有人争着去当官,更不会有人拼命跑项目,审计干部的人数也可以省去一大半。这么多的钱也分不完,那些拿钱不干事儿的人也不愿意多拿,而那些没钱想干事儿的人也一定会有钱,当然,不用检查评比,不用搞争先创优,科研成果会比野地里的蘑菇还多,让国家受不了。唯一的损失,科学家当官的好处基本上就没有了。

      当然,我知道,那些制定科技政策和科技界分配政策的大官不是不明白这个,坚决不改,坚决不说,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利益就在这里,当官的好处也在这里。你可以说我嫉妒,也可以说我只是想过嘴瘾,都可以。其实,以前我也不敢说,我认为现在可以这样说,原因你懂的。

   

       注:谨以此文应徐耀老师昨天的博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1814-875805.html

上一篇:看到这样的消息,您不觉得恐怖?
下一篇:拍花党献花了
收藏 IP: 124.16.226.*| 热度|

112 赵美娣 史晓雷 吕喆 王振亭 王德华 陈安 陈小润 王春艳 张鹏举 李雄 冯兆东 刘庆彬 姜咏江 王华民 王荣林 张士宏 朱豫才 吕洪波 魏武 刘立 李东风 张骥 林中祥 陈希章 武夷山 刘艳红 王水 姬扬 许芬 马磊 徐耀 李志俊 鲍海飞 金拓 张叔勇 刘俊华 杨正瓴 李宇斌 曹聪 陈楷翰 谢强 徐绍辉 任国玉 张强 孙长庆 刘波 黄仁勇 梁红斌 庄世宇 肖赛君 侯成亚 赵理 韦玉程 张明 张亮生 戴德昌 徐晓 梁洪泽 马红孺 李天成 邢志忠 季丹 逄焕东 冯倩倩 刘建彬 李土荣 肖传国 刘全慧 牛凤岐 梁进 李伟 王修慧 姚伟 李孔斋 张云 刘建栋 林中鹿 李红周 陈绍云 童继初 卢长明 zzgwyl ncepuztf trtrtr3929 bccdd anran123 zzxjw kexuegzz qiudy bridgeneer watercold loyalSciencefan baobiao007 schist forwardgo wangqinling wgq3867 jimiyg enet37 xiexmbs neilchau doctor5 xiaxiaoxue86 jzpalsgg Pico jiareng yunmu idealist aliala ffwb07 WindsorWillVI sunweiweided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6: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