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词中,有两首相关联的,我比较喜欢。一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二是杜牧《赤壁》,都和赤壁有关,最重要的是都和二乔有关,或者说都和小乔有关。苏轼的诗中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也说“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可见小乔了得,让公瑾雄姿英发,也在千古风流人物中露脸。杜牧的《赤壁》,更加深沉:“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刀光剑影和六百年时光,陪衬着二乔的柔情万种。《向天再借五百年》那歌,是现代版豪放的代表,好有激情的样子,也只撑了不过五百年,可见现代人的小器。遗憾的是,谁也没有见过二乔。但后人对历史的理解,可能会因为这些儿女情长而变形,那是早已存在的事实,更不要说那些有意的篡改。
现代版的小乔,是林妹妹扮演的,估计是我这辈子能看到的美女极限形象,和她在庞贝城擦肩而过,没有什么遗憾。但我这个外行,只认风沙走石,没法评论林妹妹长短肥瘦的扮相,贴两张照大家自己看。曹操当年在铜雀台上留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好寂寞的样子。较真的说话,他真的不如你我,至少还见过一个现代版的小乔影像,假的比真的还好也说不定。山寨的东西,很多比原版要强。可怜一个曹孟德,也是三国英雄人物之一,连二乔啥模样都不知道,还被后人说了“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坏话,那个叫冤枉。恨只恨网络没早生两千年,言论的自由度太低。
好久没有码字了,有很多债要还的感觉,又有一点债多人不愁的赖皮心理。终于在学期结束后、公元年转前,码几个字。突然说起了二乔,是因为今年去了趟安徽潜山开了个会,讨论的内容,和当地的地质历史有关,也顺路去天柱山转了一趟,那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世界地质公园,我们的会议,也为这个公园锦上添花,吃饭时还放了几个“雷子”,就先兑现自己要写篇博文的说法。
上回去安徽潜山,是2003年,那时接待我们的人,比现在都年轻10来岁,风流倜傥,让我想起董永同学。我在《梅花劲寒香,孔雀东南飞》中,多少有点记录。那时的潜山,和全国各地一样,到处都在搞建设,修路盖房子,我们住在一个小客栈中,出门见到的地方,都挖得个乱七八糟。现在好了,大巴直接把我们拉到“七仙女大酒店”,从房间的窗口向外看,对面就是正在被楼房压缩中的农田,感觉七仙女大酒店的地理位置恰到好处,位于城乡结合部位置上,很有发展前途。和很多地方一样,潜山的发展战略,拿自己的历史做文章,可以从酒店名字看出。先把“七仙女”占上,以后估计会有“孔雀东南飞”,“二乔”大酒店,等等。厚重的历史,意味着沉甸甸的钞票。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地方都争名人故乡的缘故。比如说有文献记载,大乔、小乔两位大美女是安徽潜山人。但别的地方,比如浙江、湖北、河南也有说法:二乔故乡在他们那里。真个是:红颜流水都去了,今人何苦争二乔。当年姐妹苦谁懂,韵事只为多印钞。不过我既然到了潜山,我最好还是说,没错,据我观察,潜山是二乔的故乡。当年皖公之地出大乔、小乔,一点都不意外。
上次来潜山没有时间去看天柱山,这回会议安排,转了一圈。南岳天柱山,是我喜欢的花岗岩山,比较有气势,也有一种圆润的厚实。在很多大山景区中,人们都是从远处观望,比如我写过《山环烟雨张家界》,人们在远处观望那些仙境般的变化。但在天柱山,我的感觉就是人能在景中出现,手摸那种岩石的清凉,走过泰山压顶的险道,亲临天上人间的提心吊胆,一会儿是轻松懈意,一会儿惊心动魄,最后都经历过了,一身汗,犹如人生一回。回望时,就在那山上找,我是咋上去的,走到了哪里,有谁在一起,很有点复盘人生写博文的味道。在山顶上就想,金庸写武侠,整了很多山在里面,却漏掉了南岳天柱山。他要能多走动一点,会写得更精彩,没准把二乔也弄进去。有了图,我就少写几个字。
山间的茶歇,云归处的风凉,抚石远望,咬牙再登一层的努力,很多的心情,很难写到。喜欢那里的竹林,希望以后有机会专门去看。下到山底,还有三祖寺和摩崖题刻石壁,很多的内容,有点应接不暇,孔雀东南飞去了,天柱山下潜河迢。摩崖题刻石牛记,三祖寺钟响二乔。有机会能住两天,慢慢看,感觉一下历史。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2: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