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的博客 (Meng Jin's b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sblog

博文

人体雕塑—中国缺少的凝固心情瞬间 精选

已有 16251 次阅读 2013-8-19 07:41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与感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中国, 心情, 人体雕塑

     无论来自名人或是无名人,我比较喜欢的雕塑作品,是那种以线、面、、形的体积语言表述出来心情作品。在冰冷、单色的石头上,或者用无机的泥块,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表现出有机的形体,以及那形体中含有的动人的感情和生命的色彩。它们让人驻足久视,也让人和作品有心灵的对话。甚至想象让哪块肌肉更有棱角和张力一点,哪块肌肤更加圆润光滑点,那缕头发更加弯曲柔软点,那个眼神更加不可捉摸点,哪个神态还能更传神一点,哪种内心的表露更纯洁一点。但所有这种奢望,我想艺术家们也会去想,可是要用石头表现出来,的确不容易。展现在人们眼前的作品,就是终极的心血作品,无论是无意识造成的残缺,还是有意识做出的完美,人们都只能从一个存在的有限体积中,感受到它散发出来的“能量”,从那个空间中的体积,去想象和探寻它所表达的意义。人们可以无动于衷,也可以坠入那块东西所表现出来的无形但又强烈的感情中,喜怒哀乐,让自己的心情被它带走一个时辰,等再回来时,人已经不一样了。一个好的雕塑,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心情、人生的凝固瞬间,而这个瞬间,我们似曾经历过,因此会有共鸣。

     如果去西方国家的博物馆,看到的雕塑作品大体是两类:一是和宗教有关,二是和人体有关。即使前者,也多是和人体有关,只不过衣服穿得多点。所以,西方的雕塑作品,是以人体为核心的。如果你看见有马匹的雕塑,它背上通常会托着人。不仅雕塑,西方绘画大体也是如此,以人体为核心。西方成型的雕塑,可以说是发源于古代希腊,他们的神也是有人形的,所以他们重视人体,能塑造成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体,也就是造神了。

     中国也有久远的雕塑历史,尤其是汉唐宋各代,雕塑品很多。但中国古代的雕塑,大量属于佛教造型,或者装饰性突出,带有工艺美术的痕迹。比较中国的石狮和西方的石狮子,一眼就可以看出区别:一个具有抽象的意象性,一个具有精确的写实性。如果看秦始皇陵兵马俑中的兵勇,他们在面部形态和表情上有几种类型的变化,但在身体部分,则都是工艺美术式的一个模子。这到底是因为偷懒,差不多就可以了,还是一种意象性的认识?雕塑在中国历史中一直是工匠的活,和文人士大夫后来参与的绘画不可同日而语。这个和科技活动与诗词文章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好像有点类似。一个是劳力者的活,一个是劳心者的活。除了上面这些差别,一个真正巨大的不同点在于,西方的雕塑能把裸露的人体作为表现的核心,放到公共场所让大家看,来表达艺术家的心情,而中国的雕塑几乎从来没有这样做过,是因为古人比较害羞吗?这个大概没有人能回答。只能说,中国的雕塑作品中,能看到古人凝固心情瞬间的不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99-717976.html

上一篇:我是真的爱你—在中国好声音
下一篇:好声音的感性传承温暖科学的理性
收藏 IP: 173.63.222.*| 热度|

67 李学宽 武夷山 蒋迅 李伟钢 王芳 王桂颖 钟炳 陆俊茜 曹广福 吴吉良 陈小润 张玉秀 周少祥 吴云鹏 杨正瓴 强涛 马磊 金小伟 孟庆仁 陈湘明 鲍海飞 姜虹 曹聪 彭思龙 蒋大和 赵美娣 曹成 吉宗祥 魏东平 刘立 陈安 赵序茅 傅云义 余世锋 梅庆 庄世宇 水迎波 李东风 郑融 陈儒军 虞左俊 任胜利 卫军英 许培扬 张鹏举 李志俊 何士刚 赫荣乔 何青 王启云 曹俊兴 李土荣 罗帆 苏德辰 李天成 魏玉保 肖世昌 qqlisten xuyiganghz anran123 tuner caogentan crossludo yunmu haozhangyu ddsers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23: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