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丽霞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ublx 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智能交通系统(ITS)

博文

激情•夯实•突破——营造博士后自主创新学术氛

已有 3796 次阅读 2011-1-18 13:02 |个人分类:科研探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博士后, 突破, 激情, 夯实

1.      前言

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是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倡导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以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幅度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博士后是创新成果的主力军,我国目前完善的博士后制度,做到了加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已经培养一批中青年创新人才。

1985年我国开始实施博士后制度,通过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挑选优秀青年博士在站内从事23年的独立科学研究,使其逐步成长为学术技术带头人。随后,为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企业创新能力,1994年我国开始在大型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工作站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合作机制。

20多年的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的建设与发展,已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成为造就高水平人才的重要途径,为我国科技教育事业和社会经济联动发展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营造激情人文生活 2.1.1.    博士后创新讲堂与学术交流

博士后的生活、工作圈子都比较小,能有一个平台进行互相交流显得尤为重要。深有体会的是,我在企业做博士后,平时能够沟通的博士后机会不多,甚至同一批进站的博士后也很少能够碰面。因此,我非常乐意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学术交流,通过这个平台认识更多的博士后,并且分享大家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虽然专业技术领域不同,但是通用的哲学、人文、方法是我们可以互通互享的。

20069月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北京博士后联谊会与山东省人事厅、潍坊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2006中国博士后创新发展潍坊。以推动自主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积聚了全国的博士后讨论如何营造创新的环境氛围,如何培养提升博士后的自主创新能力;如何有效组织创新性活动,打造创新型人才;如何培育和转化创新性成果,在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中有所作为。

深圳市人事局与深圳市博士后设站单位、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依托深圳市博士后工作站,主办了深圳市博士后创新讲堂,是一个整合各种社会资源,面向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相关管理人员以及各类投资人的专业型系列公益讲座。由深圳市博士后工作站在站或出站留深研究人员和博士后指导专家担任主讲,以博士后工作站的研究成果或者正在开展的研究课题结合相关行业需求确定专题内容。

毋庸置疑的是,这些博士后创新讲堂与学术交流对博士后之间及博士后与社会的互动,开创创新性成果起到积极地作用。

2.1.2.    凝聚力团队建设

博士后的研究不是孤军奋战,不是闭门造车。我的合作导师教诲我做研究做设计要“一面旗帜,一个团队”,旗帜是博士后的光荣称号,团队是做项目的力量。很多时候,独自思考破解不了的难题,在课题组交流的瞬间就得到点拨,抑或是自己突显的灵感。

应积极支持博士后参加国内外重要的学术交流活动,鼓励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之间交流、交叉,激发博士后创造性思维,寻找创新的构想和生长点。校博士后联谊会定期组织各学科博士后之间的学术沙龙活动。博士后要充分利用各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名师荟萃、学术交流活跃等众多有利条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学科交叉的碰撞中不断激发创新能力。

博士后的科研开展要加强团队合作,团队凝聚力是团队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它包括"向心力""内部团结"两层含义,团队的凝聚力是博士后并稳定生存,出创新成果的必要条件。丧失凝聚力的团队,就犹如一盘散沙,难以持续并呈现低效率工作状态。与其相反的是,如果团队凝聚力较强,那么团队成员就会热情高,做事认真,并有不断的创新行为,因此,团队凝聚力也是实现团队目标的重要条件。

博士后是一个特殊的高才群体,其凝聚力团队包括博士后之间的凝聚力(专业方向不同),博士后课题组团队凝聚力(专业近似),博士后树立团队成员归属感强,愿意参加团队活动并承担团队工作中的相关责任,维护团队利益和荣誉;成员之间信息沟通快,互相了解比较深刻,关系和谐,并具有民主气氛,是博士后人文建设的关键,可以通过开展文艺、体育、拓展等方面的纯娱乐活动,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建设。

3.      夯实专业技术平台 3.1.1. 博士后流动站与工作站

博士后流动站与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是博士后期间开展创新性研究的平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立,开辟了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新通道,架设起高校、科研机构等和企业之间的人才、技术、项目合作的新桥梁,成为企业项目攻关、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管理现代化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博士后流动站和科研工作站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设立,实现了高校和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初衷,是高层次人才有效使用的合理方式,是博士后工作更好地为企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有效抓手。

目前进站的博士后人员经过硕士、博士期间的专业积累和项目操练,为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创造创新性成果凝练了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博士后依托的项目多为国家、地方博士后资助基金、自然科学基金乃至合作导师国家科技计划和重大工程项目,因此,和谐的博士后学术创新环境对于项目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1.2.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是满足区域内中小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强烈需求,为中心企业依靠高层次人才科研攻关搭建平台,是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之后的有一个创新性工作平台,创新实践基地改变了以前的博士后工作站多数集中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校和大型企业的局面,为不具备申请博士后工作站的中小企业解决了技术攻关,推动了自主创新成果的转化。

2004年上海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揭牌,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华东师大等大学与杨浦、闵行、长宁、松江等区县的博士后基地签订了合作协议。其功能主要包括:对基地内企业提出的科研项目,依托本市博士后设站单位的科研、人才优势,共同完成项目攻关;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充分发挥基地博士后智力、信息、技术优势,解决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和技术难题,以博士后人员为主要对象,为基地内企业紧缺岗位配置高层次青年人才,并提供相关人事代理服务,实施博士后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开发,选择有市场前景的博士后项目通过招标、市场转让等形式,在基地内进行成果转化。博士后创新基地的建立,博士后人员既得到充分的科研基金,又得到了实践的机会,企业既找到了破解关键问题的专家,也通过项目合作,考察、选择一批优秀的人才为企业服务。对于设站的高校,拓展了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范围,对于区域来说,积聚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天津市人事局于2006先后在塘沽、和平、南开、河西等8个区县建成了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在与相关高校对接后,引入这些高校的在站博士后,协助区县用人单位搭建了聚集和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平台,同时也为博士后和用人单位构建了一条绿色通道,架起了产学研结合的桥梁。

4.      突破创新性成果

博士后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又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正是出创造性成果的黄金时期。

选择一个合适的博士后研究课题是发挥博士后创新能力,打造创新成果的基石。博士后研究的两年时间内,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课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导师提出博士后课题不仅要从学科发展、梯队建设、科研任务的需要来考虑,而且要考虑课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要鼓励博士后大胆创新,鼓励博士后参加各种基金的申请,要有为博士后创造性能力的充分发挥而甘当人梯的精神。博士后在选择合作导师和研究课题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具有创新性的课题。只有在结合自己的特长而又感兴趣的科学研究过程中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才能有创新成果的出现。

科研成果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是科研工作的最终目标,博士后经过硕士、博士阶段的培养均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为了促进博士后科研成果的转化,为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作贡献,应组织博士后走出学校,去了解企业、服务企业,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5.      结语

本文在研究分析目前中国博士后自主创新的体制、人文等软硬学术环境基础上,对博士后创新的内外部环境:和谐人文、激情团队、合作项目、实践基地等提出些可拓展及深化的方案,以营造博士后自主创新的学术氛围,促进中国博士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英姿,刘勇,培育优越的学术环境提高博士生的创新能力,黑龙江高教研究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 2007年 第07

[2] http://www.southcn.com/Job/CareerCenter/hrheadlines/200408261098.htm,[2004.8.26]

[3]潘艺林,何仁龙,马桂敏,张元兴,导师是优化博士生学术环境的主导因素,学位与研究生教育ACADEMIC DEGREES & GRADUATE EDUCATION 2004年 第07

[4] 胡仲明,崔国富,博士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高等农业教育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2003年 第10

[5] 张诚,科研实践与研究生创新能力提高,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JOURN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HIGHER EDUCATION STUDY EDITION) 2008年 第05

[6]开拓进取 共同努力 提高博士后的创新能力,

http://news.tsinghua.edu.cn/xqh/xqhnews/read.php?id=123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3486-405512.html

上一篇:看天通苑和虹桥枢纽的交通问题
下一篇:我想起了此时彼刻
收藏 IP: 222.66.170.*| 热度|

1 rosejump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4: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