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铁路大王斯坦福》谈征服合恩角上的华工

已有 3841 次阅读 2014-11-28 05:54 |个人分类:纪念沉默道钉(07-1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铁路大王斯坦福》谈征服合恩角上的华工

 

黄安年推荐  黄安年的博客/20141128发布

 

日本大森实所著的《铁路大王斯坦福》(1991年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中,专门谈到合恩角的华工对建设中央太平洋铁路的贡献和艰难。

书中谈到:“带有强烈种族偏见的现场监督史特罗布利吉,曾一度对华工们持敌对态度。后来是华工们的杰出表现,使其态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而且是非常的佩服,这发生在开凿内华达山顶隧道之前。”

“内华达山西侧的斜坡有一个危险的断崖,令人望而生畏,故而被称为陆上的‘合恩角’。”

“内华达的‘合恩角’是在1866年春所碰到的一个难题。当时工程将要进行到达奇·福拉特了,山顶全是难以开凿的花岗岩,而且谷底的断崖也深达1000英尺(300)

“通往山顶的坡度是那样的陡峭,以至于货运马车无法通行,所有的东西都得用手推车推着走,挑着扁担的华工一天须以人力搬运500桶黑色火药,至于其他的东西,如粮食和水就更不用说了。”

“铁捶、凿子和绳子是当时唯一能够用来凿岩石的工具。凿岩石的时候首先在花岗岩的缝隙里插入铁桩,将绳子结在它的上面。其中一条绳子结在华工们身上,另一条绳子用来旋吊装有黑色火药的竹笼,以便爆破岩石,这样就不会发生危险的事故。”
 “然而,在‘合恩角’完成的当年5月,事故发生了。由于很快解决了合恩角’这个令人头痛的难题,7月铁轨已经铺到了内华达山的达奇·福拉特,当时有很多的绅士及社会名流应邀前来参观萨克拉门多的试车会。他们坐在‘合恩角’峭壁上中国人所打造的桌型了望台边,津津有味地品尝着主人为他们所准备的名贵的鸡味酒。

库罗卡兄弟中的老大乔治,显得春风满面,一边应酬客人,一边侃侃而谈:”

“我们已经完成了在美国铁路史上可算是最艰巨的一项工程。这项工程只所以能这么快取得成功,应该归于华工们的默默奉献。下面我们又有了新的目标----海拔6000英尺(1800)的希斯可,要到达内华达山顶,必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会想一切办法去克服的,同时也希望各位与我们合作,CP铁路发行的公司债券能给予大力支持!”

 

“除了隧道和挡雪棚之外,还有一个值得说明的是填平工程:对于山谷的断崖,除了架桥通过外,还有很多完全是靠华工们用手推车或者用扁担把搬运崩落的沙土,将这些断崖进行彻底填平。

在前面我们曾经说起过,斯坦福州请来了瑞典的技师,他建议用炸药来开凿隧道,但这个建议库罗卡兄弟没接受,而现场监督史特罗布利吉想试一下这个方法,付出的代价是炸瞎了一双眼睛,这个教训是很惨痛的。”

“在挖掘最艰难的山顶隧道时, 库罗卡采取了在隧道中央的岩石凿一个洞穴的方式,从这个洞穴中插入一根通气管,并且将白人劳工(爱尔兰移民及意大利移民)和华工们从这个洞穴送到中央第底,让他们再分别向东和向西两侧挖掘,并且要比较两边挖掘的速度,看谁的进度慢,谁的进度快,这些在前文中都已经提过。但是事实上那些白人劳工都无法忍受这种辛苦的工作,所以到最后,无论是从中央向东向西两侧挖掘的工程,还是由隧道两把旁入口处往里挖掘的工程,都由这些华工们担任。”

“加州华人史”上有记载,在发生罢工运动以后,挖掘隧道的工作时间已经缩短到每天8小时,但是对于库罗卡兄弟以及史特落布利吉是否能够真正履行这个决定是不得而知的。”

“记录表明,华工们挖掘隧道的速度:平均每天8英寸(20厘米)

         (该书的第136-138页)

照片5张中的前1张选自张素芳201498在国际学术研讨会演示的PPT,后4张是笔者取自《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年版。

1

 

2

 

3

 

4

 

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846856.html

上一篇:《铁路大王斯坦福》谈唐纳山口隧道华工罢工事件
下一篇:内华达唐纳隧道工地的铲雪车
收藏 IP: 1.202.241.*| 热度|

1 yh369z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30 00: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