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危机与救市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8年10月28日发布
自9月以来又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席卷整个发达国家并迅速波及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全球金融危机形势愈演愈烈形势已成定局,现在还在继续蔓延,尽管在危机初起时是否需要救市以及如何救市见仁见智,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金融危机已经向实体经济扩展,大有演变为全面危机之势。
另人不解的在今天凤凰卫视中午“有报天天读”节目中杨锦麟先生在介绍华人圈某经济学人观点时,以肯定的口吻说,按照1929-1933年大危机的经验,需要四年时间,既然如此,目前救市为时尚早。对于这一所谓“历史经验”的总结,笔者不以为然。在笔者看来,他们恰恰是依照胡佛的自由放任思想来看待经济危机进程的,正是由于胡佛在危机起始阶段不加干预,自由放任才导致连续四年的愈演愈烈的大危机,如果一开始就协同预防,缓解危机的恶化,那么情况不会那么惨。
笔者在9月30日的博客上著文《小议缓解危机·避免危机·见死不救》,文章:“面对愈演愈烈的美国金融危机,美国政府7000亿救市计划被29日众议院否决消息一传出,美国出现了超过1987年10月的最大恐慌性抛售,西方国家和地区出现股市暴跌的连锁反应,2008年9月29日(美国东部时间)这一天已经确定为迄今美国金融危机已经是1929-1933年以来的最大规模金融危机,这场危机还在蔓延之中,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那么这场危机不排除超过1929-1933年的史无前例的大危机,如果真的出现那种状况,恐怕在今天经济全球化时代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劫难逃,即使特色中国的金融和外贸市场也难不受严重影响。在如何应对金融危机问题上,有人认为危机只能靠市场来自由调节,不能依靠政府的干预,否则只能是越来越糟;危机有它自己的运行规律,政府的干预无法影响危机的进程;现在的救市措施,无法避免危机的蔓延。其实这种见解似是而非,陷入误区。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中,无论是美国模式还是欧洲英法模式、德国模式,或者日本模式,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甚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危机或者经济周期现象都难以避免,但是经济危机的难以避免并不意味着不可以通过及时和正确的政策调整来力求延迟或缓解危机的负面恶果,这已经为1929-1933年以来的十几次经济危机及其缓解所证实。在评价一项政策的出台时,我们不能以是否能够避免危机爆发为衡量标准,而是以延迟或缓解危机的负面恶果,力求变危机为专机,变坏是为好事作为肯定政策的衡量标准,以加剧了危机的蔓延和恶果,造成社会生产力的大破坏和社会的大动荡为衡量的否定标准。罗斯福总统之所以在历史上得到充分肯定,不是由于他使经济危机不可能产生,而是他的新政缓解了危机的恶果,保护了社会生产力,也保护了广大的各个阶层的利益,其中既有中小阶层的利益,也有大资产阶层的利益,因为在阻止危机蔓延的根本点上各个阶层的利益是共同的,至于照顾的重点是哪个阶层是必需服从于阻止危机蔓延这个根本点。一句最简单的道理是大锅里什么都没有的话,小碗也就没有了。”迄今,笔者依然坚持这一见解。
如果目前这场严重危机各国政府不紧急行动协同缓解危机,还要等到四年后再来“救市”,那就等于根本无需救市,因为市场已经自动调节了,如果真的那样,可苦了广大的中下阶层民众了。现在的媒体在报道金融危机形势问题显得十分的混乱,真有点惟恐天下不乱的味道,越是需要信心的时候,媒体却联珠炮地在信任恐慌问题煽风点火,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面对这场大危机,笔者呼吁在加强对金融机构监控的同时,也要提倡信守媒体的责任。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7: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