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盼台山方言专家解读温尼马卡文献致公堂芳名匾

已有 3525 次阅读 2017-9-16 20:21 |个人分类:纪念沉默道钉|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盼台山方言专家解读温尼马卡文献致公堂芳名匾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7年9月16日发布

  1868年10月,华工参加建设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已经通车温尼马卡,李炬翻拍的照片阿尔弗雷德·哈特拍摄 No. 319: Winnnemucca Depot. 334 miles from Sacramento,显示温尼马卡火车站186810月刚通车时的景象。并且由他拍摄现在的温尼马卡车站站台的情景。

根据记载最早到温尼马卡的华人是1863年随淘金潮来的。1868916中央太平洋铁路修到温尼马卡,因修建太平洋铁路最先到来一批铁路华工,他们先期抵达这里平整路基,搭建了一个华工营地,聚居了一大批华工。101第一列机车“冠军号”开到这里。铁路建成通车后,有些筑路华工被铁路公司雇用,做铁路养护工,在这里定居下来,直到1900年以后逐渐退休。还有一些华人经营洗衣店和商店、洗衣店。当年的华工营地现在是小城的居民区。近景草地后面是洪堡河,远景树丛间的草地是拓荒者公园(Pioneer Park)。一万多人的华工大军,不时因疾病和工伤有人死亡,开始在附近荒地里有华人墓地,其位置就在洪堡河以北现在的开拓者公园一带。19世纪80年代华工墓地是用木栅栏围起来的,画面中这幅水彩画就是温尼马卡华人墓地的景象。图画作品与19639月发表在《沙漠杂志》上的一篇关于温尼马卡华人的文章题头照片右上部分几乎一样,可以看到墓地门框上的四个汉字“先友坟所”。在温尼马卡有一座洪堡博物馆,里面保存了很多记录这里华人历史的文物资料。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铁路华工及唐人街的历史故事。1868年太平洋铁路建设大军经过这里之后,有华工定居下来,铁路完工后很多铁路华工及家属来到这里,聚居在波特街,形成温尼马卡繁荣的唐人街。美国华裔退休航天工程师赵耀贵先生,退休后投身研究铁路华工历史,他的祖辈父辈都定居在这个小镇上。

十分珍贵的是1902年(壬寅年),大多为广东台山人组成的致公堂募集经费组织人力,在唐人街上盖了一座红砖祠堂,成为当时生活在这里的大约400名华人的聚会场所——致公堂,内华达州(包括犹他州)附近华人同乡组织为这座祠堂捐款,落成后还赠送了多个大牌匾,有捐题芳名匾为证,列出了360个华人姓名和捐资状况,可一窥当时的盛况。按照1869年中央太平洋铁路完工时华工平均年龄30岁计算,到1902年,大多数华工也就50岁左右。这里的360个华人姓名中,大多数应该是太平洋铁路建设华工。他们的姓名绝大多数清晰可读,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太平洋铁路研究文物资料。还有以幅制作精美的对联匾是1904年(甲辰年)黄姓族人奉献的,上书“法力弥彰灵通异族,禅缘既悟道超群生”,用朴素的中国式宗教思想,期盼着异族得到教化,异乡游子得到神灵的庇佑。这幅对联匾原来挂在致公堂中,能够完好保留下来也是奇迹。这些匾上共出现12个地名,都是按广东话发音汉字标注的,其中8个地名试用英文列在括号里,如:埃利𠹭埠(Elko)、卡仑埠(Carlin)、挞市古噜埠(Tuscarora)、葛地埠(Goldfield)、粒络埠(Reno)、扌乞珠哗埠(Orovada)、委路市埠(Wells)、柯市顿埠(Kelton);其它4个待考,如:咩利近金坑、兵房与硼砂塘、必地纲顿、嗲利𠹭埠。有记载太平洋铁路完工后,大批失业华工去塔斯卡洛拉(Tuscarora)的金矿淘金,现在那里还有很多华人曾经生活过的遗迹。在太平洋铁路完工后,明确记载有大批被解雇华工去向的城镇不多。

赵耀贵家族成员赵福源1981年根据记忆绘制的百年前温马卡唐人街上的生活景象图,他的童年19011910年生活在温尼马卡的唐人街。虽然这里曾经有400多华人居住,但妇女只有4人,很少有新生儿,再加上受排华法案影响,多年没有新移民到来,人丁不旺,这些经营小生意的华人,坚守习俗,拒绝与当地文化融合,日渐衰落。沈卫虹著《金钉:带你走进美国华人150年时光隧道寻找中国认的美国记忆》(20171月广东人民出版社)中引述了赵福源在文章中的记叙(第275-277页):“当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和家人住在波特街上的唐人街。唐人街大约有400华人,他们几乎全是铁路工人。令人惊讶的是,400人中只有4个妇女。当18695月太平洋铁路完成时,很多华工不得不到其他地方去寻找工作。”回忆中列出了29个华文名字。至于他们中那些人时华工和华工后裔并未涉及。

1955年前后,温尼马卡的华人与当地人产生摩擦,因华人多数经营商业,趋利是共同的特性,加州沿海一带更利于发展,他们便逐渐离开生活了80多年的地方,致公堂房产和华工墓地再没有人维护,到1962年,华工墓地(先友坟所)的木栅栏损毁消失,墓碑也不复存在,后来开辟成公园绿地,即今天的开拓者公园(Pioneer Park)。致公堂因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如1963年《沙漠杂志》图左下部分),1965年前后随着城镇发展,致公堂被拆除。华侨在一个城镇八十多年生存、发展的脉络,就这样销声匿迹了。

这个因太平洋铁路华工而繁荣起来的小镇,在1890年代至1920年代,曾有几家中餐馆。其后很少有华人居住,现在又开始有了。李炬三次经过这个小镇都留宿一晚,想发现一些华人生活过的点滴遗迹。现在镇子上有两家中餐馆,经营者都是近年从其它地方来的。

重要的是1902致公堂芳名匾中的估算有360人的华人名字,逐一解读其中的准确人名,将有利于在美国和中国广东侨乡地区寻找其对应的来往活动。期盼山方言专家不仅解读他们的名字而且探寻名字背后的故事。

照片21张中的1-12张拍自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的展品,13-14是该博物馆提供的, 15-21张取自我和例句合著的《足迹》一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076316.html

上一篇:美国铁路华工展中杨学军《开路先锋》组雕
下一篇:李希凡、李萌著《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提要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5: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