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b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bby

博文

国际会议用英语做学术报告随想

已有 3022 次阅读 2019-8-7 12:07 |个人分类:科学感想|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书到用时方恨少; 做学术报告方知平时口语练习不够. 当然, 多少年不说一句英语, 一旦用英语做报告就会显露口拙, 也不令人吃惊. 更不用说学术英语中的很多术语不仅生僻, 而且难读.

平时觉得东南亚和南亚学者同行的英语难听难懂, 羡慕一口纯正的英国腔或美国腔, 但其实中国人的英语也好听不到那里去, 离纯正的英国腔或美国腔还有十万八千里, 与东南亚和南亚的兄弟并没有多少区别, 在流利程度上或许还差了许多.

一般英文PPT不过是将论文中的主要论点和图片转化而成. 但学术报告的重点是讲图. 对于急来抱佛脚的中国学者, 一种办法是尽可能在图的PPT页面上加上些英文注释, 到时候讲不出来至少可以一念. 一种办法是将论文中对图片的英语描述背下来, 到时候照本宣科. 这些方法虽然不够生动, 但至少也能达意. 最理想的办法是, 脱离书面语, 用简单化的口语讲述图片. 口语并不一要求象书面语那么精确和严密, 但自己容易说, 别人容易懂, 且给人的感觉至少是讲, 而不是念稿或背稿. 但这需要事先加以准备, 需要思考如何脱离书面语, 用最简单的句子, 尽可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 对图片加以描述和解释, 且多加演练.

有两种心理需要克服: 其一是紧张不安. 很多人面对学者讲演, 且用自己不熟悉的英语来讲, 紧张是自然的, 但需要尽可能克服, 不至于说起来脸红耳赤, 结结巴巴, 忘东忘西. 其二是不耐烦心理. 面对很复杂的图片, 需要耐心分解讲述, 一旦产生不耐烦心理, 恨不得两句话说清楚,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因此效果也不会好.

口语的问题, 并不是很难的问题, 主要是缺乏讲演练习的机会. Practice makes perfect.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731-1192774.html

上一篇:一名英国男子因名字“太粗鲁”而被禁止出国旅行
下一篇:24小时内测血压比单次测血压更准确地预测高血压并发症
收藏 IP: 150.255.12.*| 热度|

9 张学文 杨正瓴 梁洪泽 唐久英 吴斌 周健 刘钢 强涛 彭美勋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7: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