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b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bby

博文

医生警告剖腹产成为全球“流行病”,需要制止不必要的剖腹产

已有 1889 次阅读 2018-10-12 12:44 |个人分类:科学感想|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医生周五警告说,全世界剖腹产的使用率在二十年内几乎翻了一番,在一些国家已经达到“流行”的程度,凸显出贫富母亲在分娩护理方面的巨大差距。

他们说,每年有数百万妇女通过剖腹产“与循证医学毫无关系”,可能使自己和婴儿处于不必要的危险之中。

在2015年,也就是有完整数据的最近一年,医生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2970万次剖腹产,占所有新生儿的21%。根据柳叶刀发表的研究结果,这一比例从2000的1600万上升到12%。

据估计,手术是必要的占这段时间的10-15%,这是在出生并发症时至关重要的外科手术。

但研究发现,各国剖腹产的使用率差别很大,通常根据经济状况而定:在至少15个国家,超过40%的出生是通过剖腹产进行的,通常是在私人机构中较富裕的妇女身上进行的。

在巴西、埃及和土耳其,超过一半的出生是通过剖腹产完成的。

多米尼加共和国是所有国家中最高的国家,其中58.1%的婴儿使用了这个程序。

但在接近四分之一的被调查国家中,剖腹产的使用率明显低于平均水平。

作者指出,虽然该程序在许多中高收入地区普遍被过度使用,但处于低收入状况的妇女往往未必能够获得挽救生命的程序。

温尼伯马尼托巴大学公共卫生学教授Ties Boerma是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他告诉法新社:“我们不希望国家之间、社会经济地位上的妇女之间或基于产科需要的国家内的省/州之间出现这种差异。”

伦敦国王学院社会科学和妇女健康教授简·桑德尔(Jane Sandall)是该研究的作者,她告诉法新社,妇女越来越多地选择外科手术有多种原因。


法律关注

其中包括“缺乏助产士来预防和发现问题,缺乏自信和胜任地参加阴道分娩的医学技能,以及医疗法律问题。”

医生们经常试图组织剖腹产来缓解产科门诊的病人流动,而医学专业人士如果选择手术而非自然分娩,一般不会受到法律诉讼的伤害。

桑达尔还说,经常有“医生和医院的财政激励”来执行这个程序。

该研究警告说,在许多情况下,年轻医生正在成为剖腹产领域的“专家”,同时对自然分娩的能力失去信心。

它还确定了同一国家内富裕和贫穷地区之间出现的差距。在中国,剖腹产率从4%分转为62%分,在印度范围为7~49 %。

尽管美国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通过剖腹产进行分娩,但一些州使用剖腹产的频率却是其他州的两倍多。

桑德尔说:“很明显,贫穷国家的C段使用率很低,因为获得服务是一个问题。”然而,在这些国家中,许多生活在城市地区的富裕妇女能够使用私人设施的剖腹产手术使用率要高得多。”


“警戒”趋势

剖腹产可能被诊所推销为“简单”的分娩方式,但并非没有风险。

剖腹产后产妇死亡和残疾率高于阴道分娩。这种手术在子宫上留下疤痕,可能导致出血、异位妊娠(胚胎滞留在卵巢中)以及未来未产和早产。

作者建议,更好的教育、更多的助产士主导的护理和改进的劳动计划是确保剖腹产只在医学上必要的时候进行,以及确保妇女正确理解与手术有关的风险的方法。

桑德尔说:“剖腹产是一种主要的外科手术,它需要仔细考虑的风险。”

荷兰大学医学中心的杰拉德·维瑟在研究报告附带的评论中称剖腹产的增加“令人震惊”。

他说:“医疗行业本身无法扭转这一趋势。”

迫切需要采取联合行动,制止不必要的剖腹产,使妇女和家庭有信心得到最适当的照顾。

Doctors warn of global C-section 'epidemic'

http://www.jamaicaobserver.com/latestnews/Doctors_warn_of_global_C-section_epidemic

https://www.dw.com/en/doctors-warn-of-alarming-c-section-epidemic/a-45856378

Doctors Warn of Global C-Section ‘Epidemic’ - voanews.com

Doctors warn of global C-section 'epidemic' - yahoo.co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731-1140434.html

上一篇:美国佛州费尔柴尔德热带植物园(Fairchild Tropical Botanical Garden)照片(下)
下一篇:儿童抠鼻子、擤鼻可导致肺炎传染
收藏 IP: 150.255.4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5 07: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