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大团体考核与个体考核 精选

已有 6067 次阅读 2015-7-6 11:5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SCI论文考核一国的科技活动显然是正确的。用SCI论文考核大单位也基本上讲得通。但是,用SCI考核个体则出问题了。

      这是因为,就一国而言,SCI论文的产出表明在它的后面有一个产生SCI论文的环境,这包括:历史上的学术积累、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数、研究人员的基本科学素质、研究队伍的结构、学术上的层次结构、学科性的相互关系(相乎作用)、基础科学研究的深入程度、学术交流的深度、投资、经费使用效率、科技管理方式,等等,社会性的大因素。

      把对大团体的考核(如以所高校)层层分解到个人头上,把几十年一出的重大学科性进展分解到几年里,这是把大团体考核转换为个体考核的基本办法。这个办法几十年下来的成绩是:就国家性统计数据而言,SCI大国的目标是实现了,科研环境性中的很多因素得到了全面的改善。

      但是,其不足或是失败之处在于:学科性的、基础科学性的、有大的科学价值(科技创新性的)的成果并不多;对国家工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不大;科技队伍的学术水平在整体上没有实质性的提升。高校教学质量没有显著提升,面临高端科技人才短缺的危机。学科间发展失衡,基础与应用研究关系失调,在重大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队伍基本空白。

      以上问题是学界能感受到的,把这归因于SCI考核是个时髦的口语。然而,即便是不搞SCI考核,以上问题依然是客观存在的。

      就宏观管理而言,容忍或是鼓励大单位领导层把SCI考核分解到个体头上是整个科技管理的失败之处。与该失败相伴随的是用SCI选拔科技人才所起的绝对性决定作用。管理层对SCI论文实际学术水平及科学价值的毫不关心,关心的只是形式上的数字,从而,建设科研的大环境问题被忽视了。

      目前的科研环境就形式而言与几十年前相比是改天换地式的,但是,就学科基础问题、本质问题等实质性科研论题而言,科研环境是变差了。

      这种变差的确是与把SCI落实到个体头上的结果。这点是客观事实。

      SCI落实到个体头上,尤其是研究生头上的最大坏处在于:退出学科基础性论题、退出学科上的本质问题、退出基础科学类研究;把玩数字实验,或是紧紧的跟综研究,或是重复性研究作为首选;采用主流期刊当前流行的理论(论点)作为唯一正确的科学理论,基本上失去了科学上的独立判断能力,也更谈不上学术上的批判能力了。因此,大的趋势是:几乎不具有学术上的科学创新能力。

      把对大单位的考核层层落实到个体,就管理学原则而言,这是典型的不作为。因为,就一个系统而言,对系统的输入输出的期待是靠完善系统的功能性结构来实现的,而不是把每个子系统都变成为大系统的缩小版。

      由于把大系统功能简单的分解为各子系统的功能,整个大系统也就变成了实质上的小系统的简单累积和。而这,恰恰是人们能够看到的。

      也之所以如此,人们才指责SCI考核。但是,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SCI论文(或是其替换物)作为对大单位(或国家)的评价依据还是必然性的。

      而把SCI考核层层落实到个体的考核办法将成为笑料。这也是必然的。

 




论文与评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9-903231.html

上一篇:学术研究上的:裁剪与黏贴
下一篇:科学研究中周期性的:学术思想枯竭
收藏 IP: 222.88.196.*| 热度|

20 姬扬 张晖 黄永义 徐耀 季丹 李伟 周洪 张骥 韦玉程 肖里 武夷山 彭真明 赵美娣 梁洪泽 陈建林 陈冬生 刘俊华 ybybyb3929 Atrichum snailsnailse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4: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