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摇曳着的那根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oebill 心态好,专注科研,认真做事!

博文

在陈达院士生平事迹及实物展开幕式上的发言

已有 3221 次阅读 2016-11-6 13:32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尊敬的师母、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上午好!

我是陈院士来南航工作后招收的第一个学生,也是陈院士一手创建的核科学与工程系的一名教师,我谨代表陈院士所有的门下弟子及核科学与工程系所有的师生在这里发个言。

在过去的三个多月里,陈院士的音容笑貌一直留存在我们的脑海中,扎根在我们的回忆里,仿佛陈老师不曾离开,依然和我们天天在一起讨论工作,依然时不时地来实验室逛逛看看。陈院士走后,我们整理了老师生前使用过的一些物件用品、照片、图书文献、工作日记、备课笔记、科研资料、证件印章等,征得师母和家属的同意,由学校档案馆收藏并保存,其中有代表性的部分实物和图片在今天展出。

请让我选择其中的一些实物和照片,讲述关于陈院士的故事,借以缅怀恩师。

院士是一位有大爱的人,对国家、对国防事业、对南航、对他一手创建的南航核学科有着深深的热爱和忠诚。展览中有陈院士生病期间亲笔写的个人自传,在他的自传里叙述了他通过勤奋努力考取清华大学,在党组织和老师的帮助下,方才筹措得到上大学的学费,才得以顺利入学的经历。清华大学毕业之前,时任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系主任、同时也是他班主任的何东昌老师三次做他工作,想动员他留校任教,但青春勃发且充满壮志豪情的陈院士说,“我学的是核科学,就应该到搞核研究的地方去,边远不边远,无所谓。我完全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我不去最艰苦的地方,谁去?”就这样,为报答党和国家的培养,陈院士毅然放弃了留校工作机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地处戈壁荒漠的中国核试验基地一员,也从此开启了投身“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漫漫人生征途。陈院士后来数次跟我说,我这辈子最得意的事情是,我们国家45次核试验我参加了其中的41次。每每说到这,他又会很得意地跟我说,晓斌啊,我跟你说,其实我们国家搞了46次,其中一次搞了双响弹,美国人没分辨得出来,咱们啊也就不说了。陈院士一生中,为我国国防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很多很多的功绩因为涉密,至今无法公开,但他对党忠诚、热爱祖国、献身国防的光辉事迹必将永远铭记。陈院士01年上半年来南航,半年之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数家大学来挖他,其中包括了他的母校清华大学,允诺种种条件,陈院士说,南航在我还不是院士的时候看上了我,请我来南航工作,这一点南航于我有恩,我此生绝不负南航。在展览上,有一枚南航的校徽,陈院士说,这是当年他来南航工作,受聘仪式上姜澄宇校长给他佩戴的,这个校徽一直保存在陈院士办公桌的第一个抽屉中。我还记得,研究生入学那时陈院士把我送清华读书,03年春天北京正值非典,陈院士来清华把我叫去甲所宾馆。我说,现在正在闹非典,清华都封校了,您怎么来了。他说他是来北京调研的,他说,南航如果要搞纯的核学科,我们不可能弄一大笔钱去建反应堆,建加速器,不可能赶超清华北大这些有悠久学科历史的学校,我们只有搞学科交叉,把核与医学结合起来搞医学物理、把核与材料结合起来搞核材料,学科交叉点往往就是科学新的生长点,我们南航的核学科就准备这么搞,我这次来北京就是为了张罗这个事情,再想找找我的老同学老部下,看看能否再招几个人去南航工作。陈院士最后一次在校本部公开亮相是去年的9月初,校党委扩大会议,那天我们苦劝正在化疗期间的陈院士不要出席了,陈院士说,党委郑书记刚来南航,这次党委扩大会很重要,我是院士,一定要去出席,要支持学校发展。陈院士临终前两天,我们系里老师前往医院看望,他躺着说了两个多小时的话,全是关于我们系的发展问题,关心国防特色学科申报,关心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关心系里师资招聘的事情,关心看中的那两个学生能否留校的事情。时至今天,我们核科学与工程系拥有了两个本科专业、一个一级硕士点,一个二级博士点,拥有了国防特色学科、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系里教师人数虽少,却包括实验员老师在内几乎人人都有1个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年和15年人均科研经费到款都超过了100万元。所有的这一切,都离不开陈院士15年来的指挥掌舵、辛勤付出和关怀指导。

先生是一位求真务实、敢于担当、在科研和教学上兢兢业业的人。在整理的办公室私人物品中,数量最多的是陈院士的笔记本,在今天的展览中,有陈院士03年给全校本科生上公选课《人类生存发展与核科学》、05年给研究生上《应用中子物理学》、07年给本科生上专业课《核反应堆物理分析》、12-14年给大一新生上《专业导论课》的备课笔记,还有他上课期间与学生们的亲切合影。那些年我们系师资少,陈院士亲自备课,备课笔记本写得密密麻麻;亲自上讲台,他从来都是西装领带出场,不坐板凳,不用PPT,而是使用粉笔一个一个公式进行推导,满黑板地写板书。70多岁的老人家,那份对教学工作的认真和执着让人无不动容,他却自谦地说:“做科学研究我在行,教书育人是半路出家,讲课艺术我还要提高。”今天的展览中,还有我校获批的第一个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的文件和资料。13年6月,陈院士第一次动手术前夕,医生就手术日期征求陈院士意见,陈院士说,别的没什么意见,只要安排在29号之后就好,我29号有个国家重大仪器专项项目答辩,这个项目太不容易了,这是国家科技部PK的最重要的一轮,我要亲自上场,不容有失。今天的展览中,还有一份陈院士关于近年我校承担的某国防项目的科研工作笔记。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陈院士找我过去说,福岛核事故中,日本对核事故的应急评估,对事故的等级判别太慢太差劲了,最后请美国人派了全球鹰无人机进去勘查事故。如果中国有一天也发生核电站事故,我们有这个能力吗?于是才有了后来写给科工局的无人机机载放射性监测项目建议,申报过程中,陈院士又把我叫去办公室,拿出了一摞子稿纸,说他昨晚没睡好,今天早晨三点就起来了,我把剂量场的计算公式推出来了,你拿去再算一遍。那是整整21页写得满满公式的A4纸啊,陈院士为南航的教学和科研,真可谓是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恩师更是一位甘为人梯,关心后辈无私提携年轻人的长者。今天的展览中,有一张照片,是他给课题组所有研究生的题词“格致穷理,知行合一”,这幅字至今一直挂在课题组研究生工作室中。陈老师教导我们,“做学问,研究问题,就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同时也要知识与实践相统一,把技术真正应用起来才好”。陈院士亲自下过命令,所有的弟子必须先把科研做好,坚决不准去当官;还经常用当年他在戈壁滩上奋斗的经历教育我们要勤奋努力、勇挑重担。也正是在陈老师的感召之下,这些年课题组所有师生,周六一定不休息,周日不一定休息。展览中,有好几张陈院士与学生的合影,其中有一张是陈院士和弟子们过中秋节开怀畅饮之后醉酒的欢乐合影,照片中的塑料水桶是陈院士将别人赠送他的原浆白酒拿出来与弟子们分享。还有一张是陈老师在今年4月份与课题组全体学生的合影,这也是陈老师最后一次与学生的合影,那天是几个硕士生毕业,陈老师打电话给我,要我把全体学生带去揽翠苑楼下,说要来一张全家福,并且要教导一下几个即将去工作的学生,说他这两年身体不好,没怎么跟学生谈心。我还记得,14年12月19日凌晨5点,睡梦中的我被陈院士发来的手机短信叫醒,短信的内容是让我转告当天要参加学校人事处面试的博士生,交代面试的注意事项,竟写了200余字,而我知道那几天陈老师在化疗的同时还在接受放疗。我还记得,09年那时系里老师年终奖金少,些许抱怨传到了陈院士耳朵里,陈老师让我买了15个红包,每个红包塞了1000元,并且在每个红包上签了他自己的名字,让我带给系里的每个老师,说是他送的过年红包,只有我知道,这个钱其实是陈院士自己的钱。我记得陈老师关心年轻后辈的事情有很多很多,请原谅我的发言长了点,昨晚写了很多很多,因为关于陈院士的感人故事实在太多……

于我个人而言,15年的跟随陈院士学习和工作,无法忘记、也难以忘怀陈院士那么多值得我们感激、敬仰、学习的事情。现在陈院士已逝,但是他的事迹和精神永远存在,我们每个人都将牢记陈院士的嘱托,继承陈院士的精神,学习陈院士对国家的忠诚,对事业的热爱,对工作的执着,对后辈的关爱,把陈院士在南航建下的核学科建设好,把陈院士的精神发扬光大。

谢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9422-1013035.html


下一篇:第一次完整使用雨课堂进行网络在线授课的体会
收藏 IP: 157.0.78.*| 热度|

1 吴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2: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