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吐槽:设计的前瞻性的问题 精选

已有 6228 次阅读 2015-4-19 15:47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设计, 前瞻性

吐槽:设计的前瞻性的问题
作者: mirror (*)
日期: 04/19/2015 01:43:16

京城里有不少建筑工地。信息公开,有些时候就是个习惯。施工票,应该是可以公示出来的。建什么东西、工期多长、 谁是甲方、谁是乙方、批准号是多少等等的,没有保密的必要。即便是要保密,也可以是给个“伪装的”信息,保证形式的完整。如今大凡是施工就要有三评:环评、绿评和稳评。除此之外还要有一系列的许可。环评是全世界的趋势。做一个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需要各方面来个评估。绿评是说节能的事情。也说得过去。唯有“稳评”属于中国特色,是说工程(施工)的带来的社会影响,是否会带来上访等的不安定因素。

说到这类“评”,就要有个谁来评的问题,需要有个资质资质如何来的?镜某就不说了,有个词儿叫做“你懂的”。三个“评”就要出三份钱,费用的多少则是根据工程费用的百分比,很有些像打官司的费用。所以要创业、要做大事儿真是不容易。要有个能“攻(公)关”的部门。

京城里的地铁从60年代就修建,至今已经有十几条线,覆盖率也相当好了。公共交通,覆盖率当然是第一紧要的。但是事情往往并不是只有一个评判指标,比如上边说的,就有三个。所谓前瞻性,是说在考虑覆盖率的时候,也需要考虑运输效率的问题了,尤其是铁路线路向郊外延伸之后。什么是效率?就是有个时间的概念:不是说一天运送多少人次,而是说单位时间里能运多少人次。

提高效率可以是增发车次、增加车辆长度。这些都是些“小伎俩”,算不得前瞻性。发快车的运行模式才是具有前瞻性的问题。快车的运行模式是说有些小站不停靠,要超过先发的慢车。这样车辆的周转效率就高,运客的效率也可提高。比如60分钟的路程可以缩短到40或50分,那就有巨大的社会利益。

实现快车的运行模式就需要有硬件设施的保证,需要车站里有多余的站台让快车超过慢车。这就要涉及到前瞻性的问题了。国人做做建筑都挺大气的。比如大戏院、奥林匹克公园等,都很大。高铁的车站也挺有气派的。不过高铁的车站里装那么多的商家,并不为旅客着想的确是个大问题。镜某常问:凭什么北京站这样的地方要为商家提供大量的地方呢?但是那些大、气派都没有作用在正处——运输的问题。地铁站里为什么就不能多修几个站台呢?轻轨为什么就不能与商场的大楼结合在一起呢?

这个问题需要谁来提?镜某以为应该是工程人员和政治家双方的问题。他们的“资质”有问题。如果说早期还只是覆盖率的问题的话,后来就需要考虑运输效率的问题了。但是他们没有能及时考虑。高铁的模式完全可以搬到城铁、地铁里面来。土木工程这样的事儿,早期能够有设想是最省事儿的做法,不能总是靠“打补丁”过日子。

都说养一帮读书人无用。其实前瞻性都是靠这些无用的读书人做出来的。有些东西不需要有前瞻性,只要有可扩展性就好了。比如互联网,就不是个前瞻性的问题。有的东西连可扩展性都没有。镜某曾经做过傻事儿,买电脑时考虑什么前瞻性、扩展性的问题。结果是电脑发展速度异常的快,根本就来不及扩展整机就被淘汰了。国人最近吆喝着组建亚投行,旨在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这类事儿无论如何也是需要有前瞻性的,因为基础设施都是要长期使用的东西,没有前瞻性就会成为要不断修缮的烂尾工程。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883623.html

上一篇:吐槽系列:验收的“紧箍咒”
下一篇:吐槽: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病看国人制造业落后的缘因
收藏 IP: 192.168.0.*| 热度|

20 周健 封力军 尤明庆 曹聪 袁贤讯 武夷山 刘全慧 孙东科 姚伟 赵君渝 曹周阳 黄永义 唐常杰 马建敏 葛琳 洪海云 庄世宇 赵凤光 翟自洋 shen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4: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