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大学时代文史哲无书不看的李小文——如此巨贪,邪念萌生人之初?

已有 3002 次阅读 2015-1-21 11:11 |个人分类:人物沧桑|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李小文

                    —— 李小文先生在科学网自称“黄老邪”,所以本文戏用“邪”字

                    ——不得不说,我有点“中邪了”,我与老邪的书癖都是“人之初”

                 ——啼笑皆非的是:小文先生走向“创造”,我却像哈姆雷特般犹豫


说明:有博友认为,有人利用小文先生过世过度消费、进行自我宣传。我的态度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就我与小文先生而言,我习惯自说自话,我从未推荐过小文先生一篇博文(不排除偶而为之,欢迎核实)。我与小文先生的往来更多地是私下的短消息。我始终认为,作为科学工作者,写博客对于个人在现实层面的发展往往副作用居多。别人万一将你看成“包打听”、“大嘴巴”就更糟糕了。作为开博有些年头的科学网博主,我与大家的互动不太多,但我也已做出一些改变,尽量对别人多些点评与推荐。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善”类似“鸡生蛋蛋生鸡”,可能扯不出一个公认的答案。“人之初、性本贪”我倒是有些相信。民间所谓的“抓周”与此似乎有些关联。

     黄老邪“无书不看”的邪念到底萌生于何时,我觉得是个有趣的问题。

     据《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地学卷地理学分册)介绍:“李小文嗜书如命、好学不倦、特立独行。他4岁时因为父亲母亲工作都忙,无暇照管他,当地又无幼儿园,就早早上了小学。父母本意让他试试,不行就叫停。不料,他居然对读书兴趣盎然,也就坚持了下来。这孩子对衣着之类都不感兴趣,最“恨”跟妈妈去逛商场,但书对他却有超强吸引力。5岁随父亲工作调动到成都,发现小人书摊后他很兴奋,就此,从古旧书到报纸、杂志,他逮着什么就看什么,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1957年,李小文走进了成都市28中学。当时是一所仅有初中的普通中学,大跃进时开办高中,被戏称为戴帽子高中。他不耐按部就班被动学习,腾下大量时间去旧书店、新华书店、图书馆等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流连忘返。1963年,李小文16岁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在成电他最常去的地方是图书馆,浩瀚的知识海洋给了他无穷的乐趣,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文史哲学都是他涉猎的对象。时间一久,管理员也就知道这也孩子真是热爱读书的,破例给了他径入书库挑书、随便借书的优待。”  

     我的少年经历与小文先生有些相似,因为我未到入学年龄,也许我父亲看我酷爱看书,家中同样无人照看。我父亲自带学凳(城郊结合部简陋小学,须自带板凳),跟校长好说歹说,先试读看看。没想我真的喜欢读书,成绩在班级也名列前茅。我的中学与小文先生的学校非常类似,也是一个戴帽中学。刚从小学改为初中,接着再戴帽高中。初中主要校舍的基础都是我与同学们捡碎砖铺就的。入学前叫“民主桥小学”,入学后挂牌“民主中学”,先只有初中,后来高中,我们都是排头兵。由此也可以看出我与“民主”的缘分实在不浅。

     令我艳羡的是,小文先生的老师们对他的关爱。该书介绍:“多年以后,李小文怀着感激的心情回忆起班主任张显英一针一线为他缝裤子的情景。”我小学已是文革时期,人人自危,老师的爱心已如传家宝一般珍藏,我自是无缘见识。高中同学毕业20年聚会、30年聚会,没有一个人提到老师这个话题,更别提见着老师了。我却觉得有些老师似乎还有些人情味,不过,我是外地赶去,也没有机会提起这个问题。

     与李小文院士的学术造诣与生活圈子相比,我与他彼此之间的距离似乎比较遥远。然而,出炉不久的地理学院士周成虎却曾是身边寻常的同学(我比他低一届,早年都在南京大学陆地水文专业就读,我是1981级)。当年,宫鹏同学(南大地图学与遥感专业,1980级)倒是非常的活跃,当今依然活跃在遥感前沿。周成虎所在的班级不但不是我们下一级的榜样,在老师的口中就是一个“问题班级”,让我们避而远之。令人感叹的还有,南京大学的“陆地水文专业”命运多舛,后来由于专业撤销,不少水文专业老师事业发展平淡,只能另作他图。然而,不怎么受待见的专业竟出了南大地理类文革后毕业生的唯一一位院士。


附1: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dbe24b0101376d.html

   1964年,年仅16岁的李小文考进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在同学们的眼中,他是一个“独立独行”的人,不追求考试成绩,不爱听老师讲课,当时他学习的外语是俄语,但经常捧着一本英文原版书看。别的同学一心只读专业书,李小文却文史哲无书不看。他的心不在刻板的课堂学习,而整天在图书馆倘佯在书的海洋里。

附1注:该消息“1964年”有误,应为“1963”

附2:http://blog.gmw.cn/home.php?mod=space&uid=36887&do=blog&id=718018

经济观察报:考研是为了多学东西,还是为了让自己摆脱那种不得志的处境?

李小文:我也没什么大志向。考研也挺偶然的,那天,我在绵阳的厂里,下午4点,支部书记过来聊天,说在报纸上看见要恢复考研了,我误以为他是鼓励我去考,就说,考也行。等到下午6点下班的时候,全厂的人都知道我要考研了,而且都用嘲笑的语气来问我,各种挖苦的话满天飞,反而把我逼得非考不可了。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没有支部书记来讲和厂里人的挖苦,我是肯定不会想到去考研究生的。

附2注:我的考研经历与老邪有些类似,“书痴”、“无志”遇高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861455.html

上一篇:李小文的研究生小伙伴如是说— 觉得小文象是罗汉下凡,旷世奇才
下一篇:李小文先生的最大精神遗产是“质疑”与“宽容”,而不是崇拜
收藏 IP: 58.240.142.*| 热度|

5 刘全慧 武夷山 蔡小宁 biofans wangqinl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22: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