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轮车上的博导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jx45 狂犬病、流感、结核病和人类遗传学科普园地。 提供根治 “狂犬病恐惧症” 的灵丹妙药。 奉献在中国彻底消除狂犬病的锦囊妙计。

博文

到美国后,又能每天骑独轮车了

已有 17371 次阅读 2014-8-2 14:07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美国, 梦想, 博导, 纪录, 独轮车

十多年来,坚持每天骑独轮车,对我的身心健康有莫大好处。

习惯成自然,骑独轮车已成为我的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到美国后如何保持这个良好的习惯?

我在国内原来有车轮直径不同的3辆独轮车,分别放在单位和家里。曾考虑来美国时托运平时最习惯骑的一辆到美国。但其重量和体积都太大,长途航空托运很不划算,还不如到美国后再买一辆新的。

到美国后因两个儿子不住在同一个城市,我的生活一时无法安顿下来,买独轮车的事就拖了一段时间,直到确定要固定在小儿子家住较长一段时间。

这里电子商务很发达,7月28日(星期一)网上(经eBay)订购后,30日(星期三)就经UPS送货到家(免运费)。

中间曾发生一个小波折:家人担心70岁的老人骑独轮车有危险,建议我“三思而后行”,最好还是改骑自行车:锻炼身体的效果相似,但是更安全。

这当然是不会骑独轮车的人讲的外行话。实际上所有同时会骑这两种车的人都有切身体会:独轮车的速度比自行车低得多,结构也简单得多,因此实际上比自行车安全得多,总体事故发生率要低10倍,严重事故发生率要低100倍。

我多年的实践也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我很快说服了所有的家人。

而独轮车与自行车相比,还有若干突出的优点:趣味性更强,易于长期坚持,而且对身体的锻炼更加全面。

独轮车对我身体的某些薄弱环节(如腰部脊柱侧弯等)似特别具有针对性的矫正或增强作用,所以我对独轮车的喜爱更是非同一般。

现在小儿子所住的小区内,有一条可双向通行的环形汽车道,车辆限速每小时10英里(约为每小时16公里)。我骑独轮车的速度当然达不到这么高,所以对我实际上等于没有速度限制,但却限制了那些开汽车的,从而为我提供了一个较安全的环境。

和周围其他居民小区相似,此小区的人口密度也很低,每天骑车时与其他人和车辆相遇的机会极少。而且小区设计的各家专用及公共(访客)停车位很充足,小区内的汽车道上则严禁停车,车道显得非常宽敞。

所以在小区内骑独轮车,可以在环形车道上暢行无阻,实际上在多数情况下都是我一个人在宽敞的车道上独来独往。

骑行一圈大约需要5分钟,目前暂定每天早晚各骑6圈。

能每天骑独轮车,我的生活似乎又走上了正轨,心态似乎又回到了多年前,变得更加年轻和充满活力。

 

相关博文:独轮车上的博导(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47754-464150.html

(摘要)据报导,目前国内、外骑独轮车年龄最大的纪录分别是85岁和94岁,这个纪录随时都在刷新。严老师has a dream(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要争取打破这些纪录。他决心坚持每天都骑,尽可能一天都不要间断,力争最终能实现梦想。 

相关照片链接:科学网博客圈老年组帅哥之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47754-650344.html)

 

以下是我新买的独轮车的图片 (车轮直径24英寸,50美元,Made in China)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754-816602.html

上一篇:返老还童,与小孙子们一起快乐成长
下一篇:纪念初次登上科学网博文“均排行”榜
收藏 IP: 162.192.4.*| 热度|

24 陈楷翰 冯楠 黄兴滨 刘光银 曹聪 苏盛 王海辉 刘洋 罗汉江 王善勇 杨正瓴 蔡小宁 白图格吉扎布 赵凤光 汪晓军 徐福桥 李宇斌 李健 zzjtcm qiangpozheng2 rosejump frederica23 KXW2 qzt007008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4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4: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