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轮车上的博导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jx45 狂犬病、流感、结核病和人类遗传学科普园地。 提供根治 “狂犬病恐惧症” 的灵丹妙药。 奉献在中国彻底消除狂犬病的锦囊妙计。

博文

狂犬病的预防制剂——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已有 15112 次阅读 2013-5-29 13:15 |个人分类:狂犬病防治|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疫苗, 免疫球蛋白, 制剂, 狂犬, ≡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www.moh.gov.cn    

  

发布时间:2009-09-27  

网址: http://www.moh.gov.cn/mohjbyfkzj/s3578/200909/43016.shtml

 

 

狂犬病的预防制剂——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  严家新

 

(说明: 2009年9月28日是第3个“世界狂犬病日”。当时的卫生部网站于2009年9月27日公布了《中国狂犬病防治现状》,同时发布了5篇相关宣传资料,其中有一篇资料由本博主撰写,现转载如下。

 

狂犬病只能预防,不能治疗。狂犬病一旦发病,病死率100%。但及时、正确地进行伤口处理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疫苗,预防效果相当好。暴露后接种疫苗并联合使用免疫球蛋白的失败率在欧美地区仅为1/8万,部分热带国家为1/3万,泰国为1/2万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未严格执行WHO的狂犬病暴露后处置规范

人用狂犬病疫苗。我国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生产狂犬病疫苗。1965年开始研制原代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于1979年研制成功并获准生产。1980年开始用狂犬病病毒北京株适应地鼠肾细胞获得的aG株制备狂犬病疫苗,先后经历“淡苗”、“浓缩苗”、“纯化苗”、“Vero细胞纯化苗”等阶段。2005年8月1日,国家将人用狂犬病疫苗纳入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即厂家生产的每一批疫苗,都必须经国家检定部门检定并签发《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后才能上市销售(可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网站www.nicpbp.org.cn的“生物制品批签发”栏目中查阅)。同年9月1日,国内生产的人用狂犬病疫苗均不再允许添加氢氧化铝佐剂。疫苗接种后第14天抗体阳转率可达到100%。目前,国产人用狂犬病疫苗绝大部分是用Vero细胞生产的,另有少量是用原代地鼠肾细胞生产。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是一类被动免疫制剂,作用是在疫苗诱导产生必要数量的抗体之前,在患者暴露部位立即提供中和抗体,直接提供被动免疫保护。我国使用的主要有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马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马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来源方便、经济、可大量生产。在人体内比人免疫球蛋白更快地被清除,但其价格比人免疫球蛋白要低得多。由于是异源蛋白,可能在人体引起副反应,使用前需要做皮试。目前,我国生产的马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产品都经过纯化处理,引起过敏反应的风险小于1%。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建议,对多部位Ⅲ度暴露的病例,应采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经过严格程序生产的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基本上没有副反应,半衰期可长达21天,主要缺点是价格昂贵。

动物狂犬病疫苗。已消灭狂犬病的国家或地区的经验证明,只要控制住了犬群的狂犬病,人间狂犬病就能基本得到控制。目前,我国大量使用减毒活疫苗接种犬、猫(减毒活疫苗应尽快淘汰,用更安全的灭活疫苗来取代)。犬用狂犬病疫苗的价格不到人用疫苗价格的十分之一。令世界各国的狂犬病专家们感到奇怪的是,中国现在犬只免疫覆盖率总体上不足20%,却拿出比犬用疫苗多几十倍的钱花在人用疫苗和免疫球蛋白上。由于不能从传染的源头解决问题,实际上事倍功半,出力不讨好。如果相关行政部门不采取重大举措,尽快解决好犬只的狂犬病防治问题,可以预见,10-20年之后,中国每年“投入一百亿,死亡两、三千”的结果仍不可能得到根本改观。

结语解决狂犬病问题的关键和捷径,在于大力推行犬的狂犬病疫苗接种。正是由于抓住了这个关键,全球大约150个曾有狂犬病报告的国家或地区中,约一半已基本消灭了狂犬病。世界卫生组织倡议,到2020年消除狂犬病。不久前,世界狂犬病发病人数最多的印度也正式宣布将在10年内消灭狂犬病。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负责任大国,在狂犬病防治方面却落在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后面,这种状况应当尽快改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754-694633.html

上一篇:生物制品中宿主残留蛋白的风险分析和检测方法
下一篇:最新结论:所有禽流感病毒都很难在人际传播
收藏 IP: 219.140.175.*| 热度|

1 孙学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0: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