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对任课老师的评价或说评教,是大学教学管理与监督的一个过程,国内外大学都在做,而国外大学也把学生对任课老师的评价作为老师晋升职称的一个参考,难怪国外教授经常给上课回答问题的学生发巧克力或糖块,一是鼓励或奖赏其对问题的回答,二就是拉拢学生的心,给老师一个好的评价。
首先,大学生对任课老师评价的目的是什么?按照多数大学的做法来看是对老师的监督,是督促老师把课讲好,再也没有学生评价老师更好的办法了,就像消费者对所购商品的评价一样,只有消费者更有发言权。但多数大学学生对任课老师的评价是在老师讲完全部课程后进行的,这就是马后炮。既然评价老师是督促老师改进讲课方法,提升讲课效果,课都讲完了,评价还有什么用,不能给这些评价的学生再讲一遍吧!所以这样的评价仅仅是给老师一个评价,老师并不知道学生想要老师怎么讲,这批学生的胃口是什么?按照控制理论来说,这是开环控制,没有反馈,不能及时更正。因此,这样的评教也就有形式主义之嫌,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还教会了个别学生背后做手脚甚至报复老师的小人手法,也激不出学生对评教的热情。
由于这是马后炮式的评价,对评价的学生也没有什么直接的益处,学生们也就无所谓了,既然逼着我评价老师,我就草草评价一下完事,评价缺乏公正性。
正确和合理的评价老师的方法是在老师上课过程中进行评价,比如,在老师上课两三周后,学生给老师的讲课方法和效果给出评价,直接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希望的效果,老师根据学生们的评价做出适当的调整以满足学生们的要求,比如有的老师喜欢拖堂,就是该下课了不下课,继续讲几分钟,显得更敬业,可学生们肚子饿的咕咕叫,早就想食堂的美食去了,学生提出来后,老师就要改进。
其次,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可面对面进行,这才叫面对面倾听“基层”的呼声呢!面对面进行有很多好处,老师和学生本来就情同父子(母子),有什么话不可以明着说呢?非得背后评价呢?面对面评价,既增进了学生和老师的感情,也加强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锻炼了学生与人的交流能力,特别是给人提出改进建议的说话方法和技巧,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培养。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坦荡荡,而不是长戚戚。
最后,多数大学采用格式化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填“是”或“否”或给出分值,,如,“老师讲课是否有激情?”、“老师讲课声音是否洪亮?”、“老师讲课是否采用启发的方法?”等等。这是一种懒惰的评价方法,也是一种被动的评价方法,也是对学生和老师的一种不尊重。一个人的长处和短处不可能用几个和几十个问题就能概括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每一个人也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看法。有的老师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口头禅或独特的口音等可能就会吸引某个(些)学生,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正确和合理的评价应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评语评价老师,我们老师不也是经常给学生写评语吗?只有发自自己内心肺腑的语言才能真正表达出学生的真实感情——对老师的感情,冷冰冰的“是”、“否”或一个数字是对感情的压抑和亵渎,时间久了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让人无情无义,视人如物。
用评语甚至用短文评价老师,可以网上进行,可以匿名,把每一条评语或短文都发给老师,让老师知道学生的评价,并做出回应,有来有往,从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尽可能满足学生们的要求,这才是教与学的互动,才是真情的流露,才是师生的友谊,才是正常的人格培养。
大学也可以进行学生评教展览,把学生给老师写的好(真诚真实)的评语或评教短文展览出来,老师们也可以相互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和进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2: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