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dai 上海大学教授

博文

力学科普-5:为艺术与科学搭桥的好书——《音乐中的科学》评介 精选

已有 7693 次阅读 2012-9-30 08:52 |个人分类:科海随笔|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科学, 音乐, 武际可, 大众力学丛书, 力学科普

中秋-国庆长假开始了,大家可以各行其是,尽情放松一下,其中包括沏上一杯热茶,读一本喜欢读的闲书。这里,向各位朋友推介一本新鲜出笼的好书——《音乐中的科学评》,这是一本以自然科学的眼光审视音乐艺术的科普著作。书很薄,总共不到200页;书很美,图文并茂,文笔优美;书很好懂,有一点科学知识和音乐修养的人就能流畅阅读;书很耐读,读后回味无穷。因此,不仅理工科的学人见了会爱不释手,而且人文社科的学人也会给予青睐,尤其是那些音乐艺术的从业人员更能从中获益匪浅。

此书的作者是北大退休教授武际可,这是他为《大众力学丛书》撰写的第三本书:2008年,第一本:《拉家常 说力学》;2009年,第二本:《力学史杂谈》;2012年,第三本:《音乐中的科学》。试想一下:一位年逾古稀的老教授,五年来笔耕不辍,出版了逾50万字的力学科普著作,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这里简介《音乐中的科学》的主要内容。全书共收录22篇文章,“主题都是与声学和音乐的科学原理相关的,涉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强的度量、建筑声学、笛子制作各种乐器(弦乐器、管乐器、键盘乐器以及锣和鼓)等的构造和发声原理等。特别是结合其中的科学道理及发现这些原理的历史,介绍了许多著名科学家的工作。同时,书中还介绍了一些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作者将科学与艺术紧密结合地叙述,史料丰富,图文并茂,文字深入浅出,叙述生动。本书对中学、大学,包括艺术类的师生都是一本很好的课外读物;对于广大音乐爱好者和对自然科学感兴趣的读者,以及这些方面的专业人员也是一本难得的参考书。”(摘自此书的内容简介)。

作者在该书的前言中写道:“本书并不是一本音乐艺术的专著,也不是一本讲述音乐背后科学原理的严肃的专门性学术著作。因为笔者既不是音乐家,也够不上是一个合格的音乐声学家。不过笔者由于对音乐的业余爱好,以及喜爱对音乐背后的科学道理进行探求和思索,写成了这二十多篇科普文章,如果对喜爱音乐而又爱好科学的青少年朋友有一点启示,产生进一步追根问底的兴趣,笔者就很满足了。”实际上,就我所知,武际可教授是当今我国力学界最通乐律的一位学者,又有很深的力学、数学、物理学造诣,加以治学严谨,本书的讲述科学而又生动,读来是一种享受。

正如作者所指出的:“音乐背后的科学问题,首先是力学问题。”其中涉及力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流体力学(特别是气动声学)、固体力学(特别是结构力学)、动力学与控制(特别是振动力学),许多力学家为音乐艺术的基本原理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伽利略、牛顿、胡克、达朗贝尔、泊松、亥姆霍兹、瑞利、安德罗诺夫等等,读了这本书,你的确能感受到:力学无处不在!

书里的故事很好玩。作者告诉你:为什么编钟的声音如此美妙?为什么千锤打锣一锤定音?怎样制作笛子?音乐家从弹棉花得到怎样的启示?为什么在洗澡间唱歌特别好听?你带着好奇心看下去,会在不经意间增长了知识。作者的科普文章有一个共同特点,每个篇章都很短,大多不超过3000字,你可以用一二十分钟读完一篇,然后去忙活别的事情,非常经济。

书里的图文很优美。全书共有118幅好看的插图,平均不到两页就有一幅;文字简练生动,叙述引人入胜,令人越读越想读。

武际可教授写科普文章的另一个特点是旁征博引、史料丰富。本书讲音乐中的科学,从上古时代、出土文物讲起,讲到了两千多年前的管仲、亚里士多德,讲到了明代的“音乐王子”朱载堉(朱元璋的九世孙)和与他同时代的法国僧人马森,直到近代数学家霍普夫。书中提到了几十种古今中外的著作,详细地引述了其中的精粹。有关材料似乎是信手拈来,却又引得恰到好处。

为什么能做到这样?源于孜孜不倦地读书。我曾介绍过武际可教授的书房(见链接中的4),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他有了“流动书房”。就我所知,他是力学界老教授中最早拥有iPad的人,而且iPad总是与他如影随形,因为他在其中装载了大量电子书,可以走到哪里,读到哪里,真令人钦佩!我还特别钦佩他的好记性,年近八旬,还能过目不忘。与他谈话真是很开心,不管什么学术话题,他总能引经据典,讲出很多道道来。

有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东坡语),只有熟读书籍,方可满腹经纶啊!

顺便说一句,此书在今年暑假里发行,网上应能购到,请博友帮我查一下。

还等什么,找来好好享用一番吧!

 

写于2012930日晨

 

【链接】相关博文

1、呼唤力学科普的大众化——推介《大众力学丛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77508.html

2、科普,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答《科学时报》记者问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398570

3、力学科普-1:内行看门道——《奥运中的科技之光》评介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398943

4、力学科普-2:《拉家常 说力学》序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330371&do=blog&id=398963

5、力学科普-3:《创建飞机生命密码——力学在航空中的奇妙地位》序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399335

6、力学科普-4:《涌潮随笔:一种神奇的力学现象》序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39981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618024.html

上一篇:纪念钱伟长先生百年诞辰专辑-3:弘扬前辈的优秀学术传统
下一篇:改变“非黑即白”的思维定势
收藏 IP: 124.79.18.*| 热度|

27 苏德辰 董焱章 蒋继平 陈筝 汪育才 曹聪 王善勇 唐常杰 李宇斌 吕乃基 强涛 张伟 蒋迅 翟自洋 周华 焦豹 杨秀海 杨月琴 郭战胜 MassSpec1688 sanwenshi crossludo zhanghuatian dreamworld Simon aliala qinzhaos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0: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