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dai 上海大学教授

博文

科普刍议-2:呼唤力学科普的大众化——推介大众力学丛书

已有 6922 次阅读 2011-8-20 10:54 |个人分类:科海随笔|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大众力学丛书, 力学科普, 中国力学学会, 高教出版社

【按】第四届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将于下周一在哈尔滨揭幕。我在大会上将与北京大学武际可教授共同主持一个小型研讨会MS64力学科普探索,下面是我为研讨会准备的发言提纲。

 

科学除了推动社会生产发展外,最重要的社会功能就是破除迷信、战胜愚昧、拓宽人类的视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日新月异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渴望掌握科学知识的热情不断高涨,所以,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国民科学素质一直是科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长期的任务。

科学不是少数人的事业,科学必须是广大人民参与的事业。而唤起广大人民的科学意识的主要手段,除了普及义务教育之外就是加强科学普及。

上面这两段话摘自中国力学学会大众力学丛书的总序,对于科学普及的社会意义做了很好的概括。在这一思想指导下,2008年,我们推出了这套丛书,目前已出版了十一本书本文着重回顾中国力学学会大众力学丛书的缘起、运作、成果及其反响,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力学科普事业。

 

一、缘起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力学科普相对落后,综观其它学科,诸如数理化天地生,历年来推出了不少优秀的科普丛书,而力学方面至今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本,而丛书则暂付阙如。国人对力学的了解大多限于中学教科书中的讲述,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早在一百多年前,力学学科已从物理学科分离出来,成为应用广泛的、极富生命力的学科。

面临这样的情况,中国力学学会审时度势,决心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推进力学科普工作。除了继续办好现有的力学科普夏令营、周培源力学竞赛等活动以外,筹划推出力学科普丛书。2007年,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会决定出版力学科普丛书,计划集中出版一批有关力学的科普著作,把它们集结为力学科普丛书,希望在我国科普事业中,团结力学界人士做出更有效的贡献;决定把丛书命名为中国力学学会大众力学丛书,并组成丛书编委会,由北京大学武际可教授和上海大学戴世强教授担任编委会正副主任,成员以资深力学科普专家为主,且有中青年学者加盟。

这套丛书决心以推动我国的力学科普事业为己任,建设一支力学科普大军,以图文并茂的版面形式,生动鲜明的叙述方式,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地把艰深的力学原理通俗化,介绍给最广大范围的普通读者。由于在国民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中力学无处不在,因此,出版计划的内容将涵盖力学学科中的所有二级学科,涉及:航空、航天、航运、海洋工程、水利工程、石油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药工程、体育工程等等。大到宇宙、星系,小到细胞、粒子,远至古代文物,近至家长里短,深奥到卫星原理和星系演化,优雅到诗画欣赏,只要其中涉及力学,就会有相应的话题。

读者对象的定位是大学生、研究生以及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各个领域的人士。

高等教育出版社自然科学学术著作分社承担了出版工作,社领导亲自过问了丛书的出版,派出精兵强将负责出版事宜,全力以赴地支持这套国内第一次发行的力学科普丛书。

 

二、运作

三十年前,中国力学学会创办了《力学与实践》杂志,在我国力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除了刊登最新力学研究成果以外,辟出身边的力学等专栏,专门刊出力学科普文章,颇受读者欢迎。丛书编委会从中物色了潜在的作者,制订了头两辑出版计划。所物色的作者有深厚的力学功底,且在教学、科研方面卓有成绩,在各自的行业中颇有建树。

在丛书的约稿、撰写和编辑中特别强调科学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作者们夙兴夜寐,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撰写周期都超过了一年。

 

三、成果

2008年春天以来,大众力学丛书一共推出了11个分册。

关于这11册书的内容,这里偷个懒,直接摘录王超在科学网博客中的简介:

《奥运中的科技之光》 赵致真  互动网 当当网 卓越网 京东网

本书全景式讲述了奥运中的科学知识。通过经典赛事和有趣故事,深入浅出分析了各项体育运动中生动丰富的力学现象,广泛涉及生物学、化学、数学、电子技术、材料科学等诸多领域,并介绍了当代体育科学前沿的最新成果。旨在通过科学欣赏体育,通过体育理解科学,也有助于大中学生开阔眼界,巩固和深化课堂知识。

《拉家常·说力学》 武际可  互动网  当当网 卓越网 京东网

本书收集了作者近十多年来发表的32篇科普文章。这些文章,都是从常见的诸如捞面条、倒啤酒、洗衣机、肥皂泡、量血压、点火等家常现象入手,结合历史典故阐述隐藏在其中的科学原理。这些文章图文并茂、文理兼长、读来趣味盎然,其中有些曾获有关方面的奖励。本书可供具有高中以上文化读者阅读,也可以供大中学教师参考。

《诗情画意谈力学》 王振东  互动网 当当网 卓越网 京东网 

本书是一本科学与艺术交融的力学科普读物,内容大致可分为力学诗话力学趣谈两部分。力学诗话的文章,力图从唐宋诗词中对力学现象观察和描述的佳句入手,将诗情画意与近代力学的发展交融在一起阐述。力学趣谈的文章,结合问题研究的历史,就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力学现象,风趣地揭示出深刻的力学道理。这本科普小册子,能使读者感受力学魅力、体验诗情人生,有益于读者交融文理、开阔思路和激发创造性。

《趣味刚体动力学》 刘延柱  互动网 当当网 卓越网 京东网

本书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和工程技术中形形色色力学现象的解释学习刚体动力学。全书包括32个专题,归纳为玩具篇、体育篇和技术篇等三章。每个专题的叙述均以物理概念为主,着重文章的通俗性和趣味性。需要借助数学公式深入分析的内容在各个专题的文末以注释的形式给出。附录里给出必要的刚体动力学基本知识。本书除作为科普读物外,也可作为理工科大学理论力学课程的课外参考书,使读者在获得更多刚体动力学知识的同时,能对身边的力学问题深入思考并提高对力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创建飞机生命密码(力学在航空中的奇妙地位)》 乐卫松  互动网 当当网 卓越网 京东网

本文从国家决定研制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客机谈起,通过设计的一组人物,用情景对话、访谈专家学者的方式,描述年轻人不断探索,深入了解在整个飞机研发过程中,力学在航空业中特别奇妙的地位。如同人的遗传密码DNA,呈长长的双螺旋状,每一小段反映人的一种性状,飞机的生命密码融入飞机研发到投入市场的长历程,力学乃是组建这长长的飞机生命密码中关键的、不可或缺的学科。这是一篇写给大学生和高中生阅读的通俗的小册子,当然也可供对航空有兴趣的各界人士浏览阅读。

《力学史杂谈》 武际可  互动网 当当网 卓越网 京东网

本书收集了作者近20年中陆续发表或尚未发表的30多篇文章,这些文章概括了作者认为对力学发展乃至对整个科学发展比较重要而又普遍关心的课题,介绍了阿基米德、伽利略、牛顿、拉格朗日等科学家的生平与贡献,也介绍了我国著名的力学家,还对力学史上比较重要的理论和事件,如能量守恒定律、梁和板的理论、永动机等的前前后后进行了介绍。本书对科学史有兴趣的读者,对学习力学的学生和教师,都是一本难得的参考书。

《漫话动力学》 贾书惠  互动网 当当网 卓越网 京东网

本书从常见的日常现象出发,揭示动力学的力学原理、阐明力学规律,并着重介绍这些原理及规律在工程实践,特别是现代科技中的应用,从而展示动力学在认识客观世界及改造客观世界中的巨大威力。全书分为十个专题,涉及导航定位、火箭卫星、载人航天、陀螺仪器、体育竞技、大气气象等多个科技领域。全书配有大量插图,内容丰富而广泛;书中所引的故事轶闻,读起来生动有趣。本书对学习力学课程的大学生是一本很好的教学参考书,书中动力学在现代科技中应用的实例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因而对力学教师也大有裨益。

《涌潮随笔——一种神奇的力学现象》 林炳尧  互动网 当当网 卓越网 京东网

涌潮是一种很神奇的自然现象。本书力图用各个专业学生都能够明白的语言和方式,介绍当前涌潮研究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水动力学方面的主要成果。希望读者在回顾探索过程的艰辛,欣赏有关涌潮的诗词歌赋,增加知识的同时,激发起对涌潮、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的愿望。

《科学游戏的智慧与启示》 高云峰  互动网 当当网 卓越网 京东网

 本书以游戏的原理和概念为线索,介绍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作者用生动有趣的生活现象或专门设计的图片来说明道理,读者可以从中领悟如何快速分析问题,如何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本书可以作为中小学生的课外科普读物和试验指南,也可以作为中小学科学课教师的补充教材和案例,还可以作为大学生力学竞赛和动手实践环节的参考书

《力学与沙尘暴》 郑晓静 王萍 编著 当当网

本书从一个力学工作者的角度来看沙尘暴、沙丘和沙波纹这些自然现象以及与此相关的风沙灾害和荒漠化及其防治等现实问题。由此希望告诉读者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理解和规律的揭示,对这些灾害发生机理的认识和防治措施的设计,不仅仅是大气学界、地学界等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从本质上看,还是一个典型的力学问题,甚至还与数学、物理等其他基础学科有关。

《方方面面话爆炸》 宁建国 编著 当当网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描述复杂的爆炸现象和理论,尽量避免艰深的公式,并配有插图以便于理解;内容广博约略,几乎涵盖了整个爆炸科学领域;本书文字流畅,读者能循序渐进地了解爆炸的各个知识点。本书可供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广大读者阅读,对学习兵器科学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也是一本很好的入门读物,同时书中的知识也能帮助爆炸科技工作者进一步深化对爆炸现象的理解。

(参看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48042&do=blog&id=476310

 

四、反响

这套丛书问世之后,引起相当热烈的反响。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总销量已达到36453册(其中第十、十一册刚投入市场),在科技类书籍中算是不错的业绩。

2008年夏天,海峡两岸力学夏令营在台湾举行,为力学竞赛优胜者颁奖时,就将大众力学丛书刚出版的前三册作为奖品,丛书一时成了抢手货,赢得了两岸读者的一致好评。

北京奥运会前出版的《奥运中的科技之光》,被誉为最佳的奥运著作之一,曾名列科普类书籍排行榜的亚军。有读者评述说:这本书看上去普通,但认真阅读后发现非常扎实。既通俗易懂,又严谨准确。那些太高深的充满公式和图表的教材,让运动员和教练员一看就头大;但那些鸡零狗碎、浮光掠影的泛泛之作又缺乏知识含量。本书克服了这两方面的缺点,专家不嫌浅,内行有心得,外行感兴趣,并且合理地概括了各类运动的科学知识。还有人说:觉得作者倾注了很大的心血,内容十分丰富,包含奥运会各个运动项目的简要历史,更重要的是从力学、物理学角度对体育运动的方方面面做了很好的解读。全书没有数学公式,道理却讲得很清楚,其实这才是最难的。

关于《拉家常 说力学》,有读者认为这是丛书中的力作,贴近生活,举重若轻,趣味盎然。读后获益匪浅。”“都是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却蕴含了深邃的力学知识。

读者也很喜欢《诗情画意谈力学》,认为这是名师好书,不愧为几十年教学经验的可贵心得。有一位读者说:本书是文学与科学很好的结合,读起来兴趣盎然。

有读者指出:如果想了解力学发展的历史和力学人物,《力学史杂谈》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有读者说:《涌潮随笔》是很棒的关于涌潮的科普书,看后对涌潮的力学机理有了全面的了解。

在上一节给出的各个网上,对丛书的各个分册有更多的评论。

可以说,尽管我们的工作刚刚开始,却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预期的目标正在慢慢实现。

 

五、体会

在这四年的工作中,我们尝尽了组织、编撰科普丛书的甜酸苦辣。我们的体会是:

——要搞好力学科普工作,必须群策群力。一方面,要取得领导的大力支持,若没有中国力学学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倾力支持,这套丛书很难启动;另一方面,必须有很好的作者群并得到读者的大力支持。丛书的前五册书的作者的平均年龄为71岁,他们不管年迈体弱,尽心尽力,一丝不苟地完成了科普著述,实属难能可贵。

——力学科普要有正确的定位。我们一开始的定位就是大学生能看懂,其中包括文科类的大学生,他们的力学知识水平大致为中学水平,所以,要让有高中文化程度的读者读懂。所以,丛书中极少出现数学公式,尽可能写得浅显明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科普丛书必须保证高质量、高水平。我们的约稿对象都是某一个领域的专家,力学知识基础扎实;专业水平很高;而且有很好的文字功夫。每本书在学术方面都经过严格把关。因此,所推出的11册书的质量均属上乘。

 

六、展望

大众力学丛书的推出举步维艰。究其原因,主要是:

1.        力学界人士对力学科普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深入;

2.        力学科普难度较大。力学本来是一门较难掌握的学科,理论性和技术性都很强,要把复杂的力学原理浅近地介绍出来相当困难;

3.        对力学科普作者(包括其它科普作者)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使得力学科普工作者往往出力不讨好;

4.        解放以后的非通识教育,限制了新生代科普作者的成长。

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力学科普队伍的老化。答应我们约稿的多为较为年长的退休学者,他们的力学科普的积极性较高,而年轻学者一般忙于手头的业务工作,除了少数例外,很少有人会主动承担力学科普工作。其中,上面指出的激励机制也是一大问题,科普工作在职称晋升、工作量考核中被边缘化的状况亟待改变。

我们欣喜地注意到,丛书的最新的三册的作者分别为七〇后六〇后,他们对力学科普倾注了很大热情,所撰写的著作非常优秀。这说明,力学科普事业还是后继有人的!

今后,我们将把这套丛书的事业继续向前推进,具体想法是:

——丛书的本届编委会希望尽快达到内定的预期指标:出齐20个分册;此后,重组编委会,让更年轻的学者把接力棒接过去;

——继续在力学界鼓与呼,引起更多的领导和学人关注力学科普事业;

——把力学科普大军更好地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向更高的力学科普水平进军!

 

写于2011820

 

【链接】相关博文

 

1 科普,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答《科学时报》记者问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398570

2《拉家常 说力学》序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330371&do=blog&id=398963

3《创建飞机生命密码——力学在航空中的奇妙地位》序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399335

4《涌潮随笔:一种神奇的力学现象》序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399811

5内行看门道——《奥运中的科技之光》评介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39894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77508.html

上一篇:与青年朋友交流的绝好平台
下一篇:学术动态-1:风云际会 群贤毕至——中国力学大会-2011素描(1)
收藏 IP: 101.80.123.*| 热度|

9 聂如松 吴吉良 吴斌 董焱章 汤奔阳 赵凤光 zhangcz07 mycfdname chch7626bb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1: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